故事快结束了
每个故事,都会结束,接着,便是新的故事。历史不会真正终结,而是不断往复、轮回。其背后是,人的往复、轮回。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每一个世纪似乎总会出现一个有实力、有意志且有智慧与道德动力,希望根据其本身的世界观/故事来建构整个世界体系的国家。17世纪的法国在黎塞留枢机主教的领导下,建构了“以民族国家为基础、以追求国家利益为终极目标”的近代国家关系的作风。18世纪的大英帝国将“均势观念(Balance of Power)”发扬光大,使得这个观念主导了后两个世纪的欧洲外交。
19世纪的奥地利在梅特涅的领导下重新建构了“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而俾斯麦主政下的德国又使“欧洲协调”瓦解,使欧洲外交成为冷酷无情的权力斗争。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孤立主义和传教士精神并行)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
但是,这个故事又要快结束了。每一个故事到了最后都会走到-审美疲劳的境地。于是,故事与现实之间的反身性开始逆转。这个时候,如果无法内求诸己,那么,故事就会渐次碎裂,直至崩溃。这就和每一个个人一样。自以为是的成功不断累积后,就会自我膨胀。一旦自我膨胀后,就会出现-王阳明时刻。
这个时候,如果无法内求诸己,那么,就会在绝望之谷中沉沦,无法走上-开悟之坡。马斯克主导的DOGE本是一次难得的可能性。
但是,对自己下功夫,是困难的。马斯克即将退出DOGE,便是美国故事快要结束了的信号。
对于我们而言,这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但是,在宇宙之眼中,不过一瞬。美国所构建的全球模式几乎是完美的。
这个模式的底层是-美元大循环。这个模式的目标是-消费型国家+科技型(比特)国家。
但是,美国似乎忘记了自己当初是如何逐步赢得单极世界主导权的。不是消费,不是科技,而是制造(原子)。当然,美国或许没有忘记,只是不再愿意。毕竟,相对于消费与科技而言,制造是条痛苦曲线,而非微笑曲线。具有幽默意味的是,中国将此痛苦曲线静静承担下来。
若是仔细检视,你会发现,在1990年以来部分经济体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例变化当中,美国、日本、德国都是渐次下降的,但是,中国几乎是以45度的斜率扶摇直上的,如今已是32%的占比。
要知道,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例最高的时期是在1961年前后,占比是在22%左右。也即是说,中国已是全球历史上最强工业国。所有的研究,最终都得回到人本身。
这个背后的根本是-人。马斯克说,中国拥有大量聪明且非常有上进心的工程师,所以,应该预料到中国可以做出许多伟大的东西,DeepSeek只是这些伟大造物之一,这其实是中国人才济济的结果。
一眼洞穿本质。当中国强大到美国不得不用力摁到的时候,其实,就意味着美国故事快结束了。最终,可能不是中国摁倒美国,而是美国摁倒自己。强悍的人,只会自己摁倒自己;强悍的国家,亦如是。
回过头来看,这一次川普关税之战过程中所上演的美元、美债、美股(这三者是美国故事主线,同时,也是美国核心资产)三杀,是故事结束的开始。
智者其实早已看穿一切。沃伦·巴菲特在2019年开始逐步减持苹果,同年,开始买入日本五大商社。也即是说,2017年12月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个信号,2018年贸易战是个信号。
问题的重点是,如何美国故事结束,接下来的新故事是不是-中国故事?如果新故事是-中国故事,那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会不会是制造型国家+消费型国家?人民币会不会是一个新的大循环?人民币资产会不会是一个时代的核心资产?我们是否应当参与到这个故事中?又应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其中、与之共舞?
混乱是-阶梯。人的一生中大致有七次机会。这些机会往往来自于混乱和危机。但是,并非谁都可以爬上阶梯,也并非谁都可以把握住机会。它需要智慧,更需要-性格。勤奋不会决定命运,聪明不会决定命运,但是,性格可以决定命运。
所以,如果没有此种性格,那么,释志芝的人生、徐霞客的人生,也是很赞的人生。在大宋王朝的其他人追求繁荣时,释志芝却“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回头方羡老僧闲”。
在大明王朝的其他人争权夺利时,徐霞客却坐在了黄山顶听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声。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热爱和自己的天命过完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