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贺鹏飞去世时,葬礼上,母亲看着遗体出神,哽咽着不停地说:儿子啊,怎么

雾里看花水中 2025-04-13 22:40:16

2001年,贺鹏飞去世时,葬礼上,母亲看着遗体出神,哽咽着不停地说:儿子啊,怎么和你父亲一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1年春末的一个深夜,海军装备部办公室的台灯依然亮着,案头上摊开一封未完成的信,信纸上是工整有力的字迹:亲爱的瓦良格号:当你收到这封信时,应该已经安稳地停靠在大连港了,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相遇吗。 写信的人是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的贺鹏飞,这位为中国航母事业奔波了大半生的将军,在这个夜晚、在这封未能写完的信中,道出了他与航母之间的深厚情缘。 九十年代初,当贺鹏飞第一次在文件中看到瓦良格号时,这艘前苏联留下的未完工航母正在乌克兰的船厂里渐渐锈蚀,那时的中国海军,正处在急需突破的关键时期,西方的技术封锁,让中国的航母梦举步维艰,这艘搁浅的航母,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海军的希望。 当时国内争议很大,有人说这是在烧钱,有人说技术差距太大无法掌握,但贺鹏飞看得很远,他坚信:海军没有航母就像人缺条腿,为了推进购买计划,他甚至自掏腰包垫付了200万美元的定金,这份魄力和胆识,源自他骨子里的军人担当。 信中,贺鹏飞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1946年,他出生在陕北的窑洞里,那是个雨天,父亲贺龙正在开重要会议,没有母乳喝的他,被周围的同志们用羊奶一点点养大,关向应政委还特意把自己的特供奶粉让给了这个婴儿,自己却因营养不良病情加重去世,鹏飞这个充满期望的名字,就是关政委临终前取的。 贺龙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要求极严,有次贺鹏飞踢球摔断腿,贺龙都不让用公家车送医,1963年高考,贺鹏飞差几分没考上清华,硬着头皮找父亲帮忙,贺龙却只带回来一摞复习资料,逼着儿子再战一年,这份严格,让贺鹏飞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 特殊年代里,贺家遭受冲击,贺鹏飞不得不改名换姓,在津沪货船上当搬运工,八级台风中,他吐得昏天黑地却坚持干活,那些年,他的肩膀磨得血肉模糊,手上满是冻疮裂口,但他始终记得:我是贺龙的儿子,不能给父亲丢脸。 从陆军转入海军后,贺鹏飞开启了新的征程,他主持引进苏-27战斗机、现代级驱逐舰等装备,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但他最大的心愿,始终是航母。 信的末尾,贺鹏飞写下了对中国海军的期望,他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拥有自己的航母编队,在世界各大洋巡航,他笔下勾勒着未来的蓝图,仿佛已经看到了辽宝级战舰破浪前行的雄姿。 然而,这封信终究没能写完,第二天清晨,警卫员发现贺鹏飞倒在床上,手中还紧握着航母的设计图,突如其来的心肌梗塞,终结了这位海军将领55年的人生,他的母亲薛明在太平间里,抚摸着儿子冰凉的面庞,心如刀绞。 追悼会上,人们摆放了两件特殊的遗物:一支是贺龙生前用过的旧马鞭,另一件是瓦良格号的模型,这对父子用不同的方式守护着祖国:父亲用马鞭打下江山,儿子用航母镇守海疆。 贺鹏飞走后一年,经过改装的瓦良格号终于焕发新生,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这艘他魂牵梦萦的战舰,最终没能等到他亲眼看见服役那天,但他用十年光阴,为中国的航母事业铺平了道路。 如今,当辽宁舰破浪前行时,老水兵们常常想起那个为买航母操碎心的贺副司令,那封未完成的信,仿佛还在诉说着一个军人对祖国海防的深沉爱意,贺鹏飞,这个像大鹏一样振翅高飞的名字,已经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海军的史册上。 信息来源:宝鸡政法——《贺鹏飞心脏病突发去世,薛明盯着遗体发呆,重复说着一句话》

0 阅读:37
雾里看花水中

雾里看花水中

雾里看花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