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深夜“急转弯”!苹果、三星逃过一劫,中国供应链意外躺赢? 美国海关深夜突袭式调整关税政策,宣布对智能手机、芯片等关键电子产品“网开一面”。这场被外媒称为“特朗普对华关税首次退缩”的动作背后,竟是科技巨头的集体施压?中国制造能否借此突围? 一、145%“天价税”一夜消失,波及近千亿对美出口。 4月11日晚,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突然发布公告,宣布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半导体设备等电子类产品免除“对等关税”,且追溯至4月5日后入关的货物,已缴税企业可申请退款。这一调整直接让原计划征收的145%“惩罚性关税”化为泡影,但20%的基础关税是否保留仍存悬念。 据2023年数据,中国对美出口消费电子总额高达9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00亿元),占对美总出口的19%。若叠加工业设备,豁免产品覆盖中国对美出口的20%-25%。分析人士指出,这相当于给中美科技贸易摩擦按下“暂停键”。 二、苹果连夜从印度运货,仍难撼动中国供应链地位 此次关税豁免的最大赢家,莫过于苹果、三星等跨国巨头。此前美国4月3日宣布加税后,苹果股价连日暴跌,甚至痛失“全球市值第一”宝座。为应对危机,苹果被曝在3月底紧急从印度调派5架货机运送iPhone赴美,试图抢在4月5日关税生效前囤货。 但现实却给美国上了一课——摩根士丹利测算,若关税落地,苹果每年将多支出330亿美元成本,最终只能通过美国市场涨价15%-20%转嫁压力。苹果供应链企业立讯精密直言:关税从来都是客户承担,没有让供应商买单的先例。 三、科技巨头发动“钞能力”,白宫被迫低头? 这场政策急转弯被彭博社称为“美国政府的180度大掉头”。业内人士透露,**苹果、英伟达等企业近期的密集游说**是关键推手。美国科技行业集体警告:强行加税将导致电子产品价格飙升、供应链断裂,最终伤害本土消费者。 更有分析师犀利指出,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逼迫制造业撤离中国的计划遭遇重挫。从印度运货只是权宜之计,中国在精密制造、产业集群上的优势十年内难以替代。”数据显示,仅苹果一家就在中国关联超过300万就业岗位。 四、消费者能逃过涨价吗?中美博弈远未结束 关税豁免后,美国消费者暂缓一口气。以iPhone为例,若按原政策,每部手机成本将增加近300美元,终端售价恐突破2000美元(约1.45万元人民币)。不过,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的战略并未改变——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限制仍在加码。 共和党内部已出现批评声浪,前副总统彭斯直指“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引发市场动荡”。这场博弈暴露出美国的深层矛盾:**既想遏制中国科技崛起,又离不开中国供应链支撑。 一场深夜发布的关税调整,揭开了大国博弈的复杂棋局。短期来看,中国企业借势稳住阵脚;但长期而言,技术脱钩与产业链重构仍是悬顶之剑。美国此番“打脸式”妥协,或许正是全球化经济规律的又一次胜利。
库克终于说出苹果死守中国的真相了,他说低价劳动力这个说法不存在的。真正的原因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