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一旦开战中国将被包围,俄:真正的危险不在外围,而在内部!美国曾表示,只要中美开战,那中国必将陷入被合围之势,可大俄却说,被包围并不是最危险的,真正该担心的是内部的问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看美国的“包围论”。从军事部署上看,美国在亚太确实撒了一张大网:日本有123个军事基地,韩国83个,关岛更是“第二岛链”的核心枢纽。再加上菲律宾、澳大利亚这些盟友,从阿拉斯加到马六甲,形成了一条“C形包围圈”。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去年还放话,要在印太部署37万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一半以上。这种围堵不仅体现在军事上,经济上搞“友岸外包”,科技上封锁芯片,舆论上炒作“中国威胁论”,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锁喉功”,试图从多个维度卡住中国发展的脖子。
但这张网真的密不透风吗?看看东盟国家的态度就知道了。印尼、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在中美之间玩的是“平衡术”,一边跟美国搞联合军演,一边和中国签自贸协定。去年东盟和中国的贸易额突破6000亿美元,比跟美国的贸易额高出三分之一。连美国自己的智库都承认,中国在亚太的经济影响力已经超过美国。
再说说俄罗斯的“内部论”。苏联解体的教训对俄罗斯来说是切肤之痛。当年苏联的崩溃,表面上是军备竞赛拖垮了经济,根子上是内部治理出了大问题:官僚腐败、民族矛盾、意识形态混乱。
俄罗斯学者谢尔盖・卡拉加诺夫曾直言,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和苏联解体前有相似之处——经济转型压力、社会阶层分化、人口老龄化。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外部压力就会像催化剂一样加速内部危机。
不过中国的情况和苏联有本质不同。苏联的经济是“军工独大”,而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2024年GDP增长5%,高技术制造业占比提升到16.3%。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应对内部问题上有自己的章法:扶贫攻坚战让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科技自主创新突破了半导体、量子计算等“卡脖子”技术,“一带一路”倡议更是把60多个国家绑在了共同发展的战车上。
但俄罗斯的提醒也不是杞人忧天。看看中国的社会问题:房价高企、教育内卷、老龄化加剧,这些都是摆在桌面上的挑战。就拿人口来说,2023年出生人口跌破800万,相当于每年少了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
再加上信仰缺失、社会焦虑等“隐形炸弹”,如果处理不好,确实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报告就指出,中国的内部治理能力将决定其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的包围和俄罗斯的警示,哪个更危险?其实这就像中医看病,外部的风寒容易察觉,内部的虚火却难调理。
美国的包围圈看似咄咄逼人,但它的盟友体系内部矛盾重重,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而中国的内部问题虽然复杂,但政府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箱和治理经验。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应对外部压力的同时,把内部的“经络”打通——这就需要“内外兼修”的智慧。
从历史经验看,大国兴衰往往取决于内部治理的韧性。明朝亡于党争和流民,清朝垮在腐败和僵化,苏联解体更是内部崩塌的典型案例。
中国现在走的路,既有美国的“围堵”,也有俄罗斯的“提醒”,但真正的底气在于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与其纠结于对手的招式,不如修炼好自己的“内功”。只要内部稳定、经济健康、社会和谐,外部的包围圈自然会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