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

婵秋韵浓 2025-04-14 15:10:36

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事儿得从“地理开盲盒”说起。中国修高速跟开盲盒似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座山背后藏着啥——可能是隧道,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天价账单。就说贵州的高速,桥隧比超过70%,平均每公里造价能飙到1.5亿,要是遇到喀斯特地貌,分分钟突破5亿。这就好比人家美国在平地上铺地毯,咱们在悬崖上织毛衣,成本能一样吗? 更绝的是,咱们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硬生生在20年里把高速里程从0怼到1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四圈半。但代价也不小——到2023年,债务余额已经7.9万亿,光利息每年就要还3500亿。这就像你按揭买了套学区房,结果发现月供比房租还高,还得养着房子里的七大姑八大姨。 反观美国,人家玩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油价里藏着燃油税,买车要交购置税,连轮胎都得额外上税。算下来,美国车主每年平均交的“隐性过路费”比中国ETC用户还多。 更绝的是,美国高速服务区就像个大商场,星巴克、奥特莱斯扎堆,光广告收入每年就能薅500亿美元。咱们的服务区呢?大多还停留在“厕所+便利店”模式,连个像样的餐厅都难找,非收费收入占比不足5%。 不过,中国也在悄悄变招。浙江的服务区已经开始搞网红打卡地,成渝高速扩建后激活了周边商圈,REITs试点更是把高速资产变成了能赚钱的“理财产品”。就像把老房子抵押出去做生意,盘活了现金流。未来,随着5G和智能驾驶的普及,高速说不定能变成“数据高速公路”,靠卖流量和车路协同服务赚钱。 说到底,中国高速的亏损是“发展的阵痛”——咱们用3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的路,代价自然大。但这也让99%的城镇通了高速,让山区的农产品24小时直达北上广,让疫情期间的物资运输不断链。这些“隐性盈利”,可比财务报表上的数字珍贵多了。等债务慢慢还清,服务区变成消费新场景,中国高速说不定能上演一场“逆袭剧本”。

0 阅读:2
婵秋韵浓

婵秋韵浓

婵媛秋韵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