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国军为何只拆走桥面的木板,而不直接把桥炸了? 泸定桥之战是红军长征路上最关键的一场战斗之一,如果不把它拿下,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当年太平天国的时候,石达开就是过不了大渡河,而被清军歼灭。 其实红军来泸定桥之前,已经在下游的一百多公里处夺取了安顺场渡口,只不过找到的船只有限,渡河速度很慢,要把这几万大军送过去得好几天,老蒋的部队早就追来了,大渡河水流湍急,又无法架桥,于是教员果断决定兵分两路行动,一路留在原地渡河,一路连夜北上夺取泸定桥,所以这一仗是关乎着红军的生死存亡。 红军到达时,对面的国军已经把桥面的木板都拆走了,只剩下几根光秃秃的铁索,红军没有办法,派出了二十多名最精干的战士,拿着当时手上最先进的武器,冒着枪林弹雨,顺着铁索爬过去,夺取对岸的据点。 于是有伙伴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国军如果想阻止红军过河,为什么不把桥直接了炸,只拆走木板岂不是多此一举?只要炸了桥,红军就算没有被消灭在大渡河边,那也会元气大伤!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老蒋和地方军阀的矛盾。老蒋名义上是当时中国的领袖,但和下面的军阀们大多是面和心不和,只要逮着机会,他都会想办法削弱他们,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红军长征后,老蒋也是打着追剿红军的名义,把势力渗透进了各军阀的地盘。但军阀们也不傻,知道老蒋心里的小九九,对于追剿红军,出工不出力,打个卡就行,否则真把家底拼光了,岂不是中了老蒋削藩的下怀? 红军也是巧妙利用老蒋和军阀的矛盾,多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早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初,就和广东军阀陈济棠商量好了,只要让红军顺利通过粤赣边界,保证不踏入他的地盘。 泸定桥这块属于刘文辉的地盘,所以桥对岸的守军虽然也头顶青天白日徽,但并不是老蒋的中央军,否则红军想要打过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刘文辉在四川军阀中,算是比较开明的一个,尤其是对教育非常重视,在他的地盘,如果有哪个县的县政府盖得比学校好,那这个县的县长就会被直接拉出去杀头。 刘文辉非常清楚,红军只是路过,真正的敌人是老蒋,他让军阀在前面和红军拼个你死我活,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 老蒋当时给刘文辉下了炸毁泸定桥的命令,还许诺只要能消灭红军,事后就从国库拨款给重新建起来,保证不让他吃亏。但刘文辉不傻,你老蒋要真有这个想法,那太阳就得从西边出来了! 于是对于老蒋的命令,他没有完全落实,只把桥面上的木板拆走了,只留下13根光溜溜的铁索,认为红军即便是真到了这里,没有木板难不成还能飞过去?这样既能保全自己的力量,还能应付蒋介石。 况且泸定桥对于刘文辉来说,比围剿红军重要得多,这座桥是他的生命线,因为一百多公里的大渡河,就只有这座桥,进进出出都得指望着这里。 在刘文辉眼里,就算炸掉了泸定桥又能怎么样呢?无非就是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这是老蒋想要的结果,又不是他的,只要红军不在他的地盘扎根,仅仅是路过的话,对他并没有什么威胁。 如果炸了,想再修建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这座桥是当年康熙为了控制西藏,费了很大的劲才建起来的,是川藏的交通命脉,茶马古道的咽喉之处,他还得依靠这座桥和外面做生意,赚钱养军队,老蒋只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嘴上说要帮忙新建,他的话能信吗?肯定是不能的。 另外,如果红军没有成为第二个石达开,那就会留在刘文辉的地盘打游击,当时红军也真有这个打算;到时候肯定是两败俱伤,老蒋坐山观虎斗,等打得差不多了再来打扫战场,不过此时西康就得姓蒋而不是姓刘了。 刘文辉算来算去,炸了桥自己都是吃亏的,只有老蒋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一来消灭了红军有生力量,二来把势力渗透了进来。 不过刘文辉也不能放水得太明显,该做的事情还得做,直接拱手相让的话,老蒋肯定不会放过他,于是在拆走桥面的木板后,又派了两个营外加一个机枪连的兵力,守在桥头阻止红军过来,这样对上对下都有一个交代! 如果红军真的能创造奇迹过去了,那刘文辉该阻止也阻止了,木板该拆也拆了,只能说明红军强大,连老蒋的中央军都被红军打败了,他一个军阀吃败仗不很正常吗?如果红军没有过去,那就轮到他坐山观虎斗了,看着对面的中央军和红军决一死战。 所以从一开始,刘文辉就没有打算炸桥,出工不出力,只想着红军可以尽快离开自己的地盘。否则就算没有炸桥,以他手上那六个旅的兵力,守住桥头并不难。 刘文辉摸爬滚打几十年,能在四川打出一片天,那也是有点真本事的。在他看来,“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红军现在只落魄了一点,但谁知道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他很早就和中共人士有过接触,后来还设置了一部电台,直接和延安联系。 解放战争末期,刘邓大军进军四川,刘文辉马上响应号召,率部起义;作为有功人员,刘文辉当上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当年如果他真炸了桥,恐怕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国军为何只拆走桥面的木板,而不直接把桥炸了? 泸定桥之战是红军
爱吃凉拌菜
2025-04-14 15:11:12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