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名军人到成都三桥南街某餐馆吃饭,进门之后只点了一菜一汤,可老板娘听

粉樱萌娃 2025-04-14 18:00:31

1950年,3名军人到成都三桥南街某餐馆吃饭,进门之后只点了一菜一汤,可老板娘听完菜名之后愣在了原地,随后哽咽问道:“我丈夫在哪?” 成都三桥南街有家叫“努力餐”的馆子,木头招牌都褪色了。 1950年开春头晌午,三个穿军装的人推门进来,带头的张口就要“一菜一汤”,柜台后头擦桌子的老板娘手一抖,抹布掉地上,眼泪珠子啪嗒啪嗒往下掉,这暗号她等了10年。 老板娘姓黄,男人叫车耀先,早年间车耀先是川军里扛枪的,那年头当兵跟卖命差不多。 1923年冬天打大仗,子弹把车耀先脑壳掀了半边,战友们摸着没气儿了,扒了衣裳往弹坑里一埋。 谁成想这汉子命大,让个收工回家的老农听见土堆底下有动静,硬是给刨出来了。 黄体先接到信儿的时候正在纳鞋底,针尖戳破手指头都没觉着疼。她连夜把男人接回家,天天熬药喂饭。 车耀先脑壳里卡着弹片,右腿瘸了,可心里头那团火没灭,养伤那阵子,他常跟媳妇念叨:“这仗打得没名堂,抢地盘争小老婆,算哪门子救国?” 1928年开春,车耀先跟几个教书先生走得勤,有天夜里他拉着媳妇手说:“我要入共产党。”黄体先不懂啥叫共产党,就知道男人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 第二年两口子在成都三桥南街盘下个店面,挂起“努力餐”的招牌,外头人看着就是个普通饭馆,可熟客都知道,跟伙计说“来碗革命饭”,后厨立马端出不要钱的粗粮饭。 她白天管账,晚上帮着誊抄文件,有回巡警来查店,她面不改色把密信塞进装咸菜的坛子,转头笑着招呼:“老总尝尝新腌的泡菜?”那些年两口子配合得滴水不漏,穷学生来吃饭赊账,穿长衫的先生来谈事,穿短打的工人来传话,她都应付得妥妥当当。 1940年三月半,天还没大亮,十几个扛枪的破门进来,车耀先正在灶间熬粥,围裙都没来得及解。 黄体先追到门口,只看见男人回头喊了句:“把娃带好!”打那天起,馆子里的八仙桌少了个人,柜台上永远摆着碗没动过的醪糟汤圆。 她一人带着5个孩子硬撑着店面,有熟客偷偷告诉她,车耀先被关在重庆歌乐山,她托人捎去冬衣,捎去家里晒的萝卜干,可回回石沉大海。 最难的年头米价飞涨,她把结婚时带来的首饰给当了,照旧给穷学生们留着一分钱的饭! 1950年开春那天,穿军装的人递上个布包,里头是本泛黄的册子,车耀先亲笔写的《四川军事史》,最后一页还粘着片干枯的桂花,那是馆子门口老桂树的花,出事前夜男人摘来夹在书里的。 黄体先摸着字迹,仿佛看见男人伏案疾书的背影,她抹了把脸,把馆子的房契塞给带头的军人:“老车说过,这馆子本来就是给老百姓开的。” 后来政府要给发抚恤金,黄体先摆摆手:“咱有手有脚,能养活自己。”她照样天不亮起来熬高汤,照旧留着那碗凉透的醪糟汤圆,直到1954年病得起不来床,才把孩子们叫到跟前:“爹是为大伙儿死的,值当。” 如今“努力餐”还在三桥南街开着,菜单上永远有“一菜一汤”,服务员会给食客讲,这道菜用的是车老板当年定的规矩:荤素搭配管饱,价钱照着本钱算,后院里那棵老桂树开得正旺,风一吹,满院子都是二十年代的桂花香。 对此你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张广义,《成都革命历史资料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19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