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湖北687分文科女状元戴柳,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戴柳下定决心从此在外漂泊了20年,直到成家都未曾和父亲再有来往,戴柳的态度为何如此之坚决呢? 1999年夏天,湖北黄冈中学的戴柳迎来了人生重要转折点,这个从小在题海中泡大的姑娘以687分摘下全省文科第3名的桂冠,本该顺利踏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没曾想命运却在志愿表上拐了个急弯。 那份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像盆冷水,浇灭了少女埋藏7年的北大梦。 戴家父亲是当地报社记者,母亲是中学语文教师,书香门第的成长环境给戴柳戴上了无形的双重枷锁,既要保持"别人家孩子"的完美形象,又要背负父亲未竟的政法梦。 初中那年,她在图书馆翻到北大宣传册,未名湖畔的垂柳和藏书阁的墨香在她心里种下执念。 从那天起,这个姑娘把市面上能买到的黄冈密卷、海淀真题全刷了个遍,课桌里常年备着清凉油提神。 等到高考放榜当天,戴柳颤抖着手拨通查分热线,当听到"总分687"的机械女声时,她抱着班主任又哭又笑。 猛然想起填报志愿那天,她在北大中文系那栏画了3个感叹号,还特意把表格交到年级主任手里。 可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戴父第二天瞒着家中所有人找到学校,硬是把女儿的第一志愿改成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 这一举动彻底撕碎了父女间脆弱的信任,戴柳把自己锁在屋里3天,用美工刀把课本扉页的"北大"二字刮得稀烂。 母亲端着饭菜在门外抹眼泪,父亲却始终梗着脖子:"政法大学哪点比不上北大?当年我想考还考不上呢!"这些刀子般的话语把少女最后的期待扎得千疮百孔。 9月的北京站,她攥着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指甲在"法学专业"四个字上掐出月牙形的痕迹。 当父亲想帮她拎行李箱时,她触电似的缩回手,这个动作让父女间裂开一道再也填不平的沟壑。 在政法大学的那4年,她活得像台精密仪器,教室、图书馆、勤工俭学三点一线,她不再参加任何社团活动,连元旦晚会都躲在宿舍背韩语单词,只因她早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天地。 2003年毕业季,戴柳等来了韩国国际法律经营大学的全奖录取通知,这次她学聪明了,直到签证办妥才给家里去电话。 戴父在电话里吼得整栋楼都能听见:"翅膀硬了是吧?有本事别认我这个爹!"回应他的只有"嘟嘟"的忙音。 当飞机冲上云霄那刻,戴柳摸着舷窗上的水汽,突然想起14岁那年,父亲也是这样把她从舞蹈班拽回家。 首尔的冬天比黄冈冷得多,戴柳在江南区租了个半地下室,白天跟着教授研究国际商法,晚上在便利店值夜班。 有回结霜的台阶让她摔裂了尾椎骨,硬是咬着牙没跟家里吱声,宛如自虐式的独立让她在3年内拿下硕士学位,还考取了韩国律师执照。 2010年跳槽到三星法务部时,她已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跨境并购专家。 时间像剂慢性麻药,渐渐抚平了戴柳心里的褶皱,2015年济州岛团建,她在绿茶园遇见做进出口生意的韩裔华侨,对方捧着紫砂壶聊《牡丹亭》的痴缠劲儿,恍惚间让她想起未名湖畔的文学梦,后来二人相识相知,成为恋人,乃至夫妻。 婚礼当天,戴柳对着化妆镜练习微笑,镜中人眼角已有了细纹,司仪问要不要给父母拨个视频,她摆弄着婚纱裙摆轻轻摇头。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戴柳的跨境咨询公司却逆势扩张,当她第五次拒绝记者采访时,助理忍不住问:"您真不打算衣锦还乡?"她手上一顿,没有说一句话。 那年春节,戴柳破天荒往老家寄了箱高丽参,物流信息显示签收人是"戴女士",她知道母亲从来不用智能手机。 黄冈老屋里,戴父的记者证还挂在书房显眼处,退休后他养成了剪报习惯,但凡有"韩国""律师"字样的新闻都仔细裱在册子里。 在之后的生活中,她未曾回过家,就连在普通不过的电话以及问候都没有,当年父亲的一个举动,毁掉的不仅仅是她为之努力许久的梦想,更毁掉了父女之情,更让一个家庭濒临破碎,不知在他们二人心中是否有过一丝后悔的念头。 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999年湖北687分文科女状元戴柳,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戴柳下定决心从此在
粉樱萌娃
2025-04-15 16:12: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