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常宝”齐淑芳与30多位同事去美国演出,结果他们留在美国不愿回来,齐淑芳对国内的丈夫说:“在美国刷盘子,都比国内赚的多。” 1988年的上海虹桥机场,龚国泰送别即将赴美演出的妻子齐淑芳。这次分别看似平常,却成为了他们夫妻二人命运的转折点。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是二十年。 齐淑芳出身于戏曲世家,从小就在京剧艺术的熏陶下成长。她的成名来得很早,还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因为一出《三战张月娥》崭露头角。这部作品不仅让她有机会在毛泽东主席面前献艺,更奠定了她在京剧界的地位。在那个年代,能够在国家领导人面前演出,对一个年轻演员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荣誉。 上世纪六十年代,齐淑芳在北京吉祥剧院的演出引起轰动。随后,她又在民族文化宫登台献艺,当时的总理周恩来亲临观看。一个年轻女孩在舞台上文武兼备的表演,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如此,京剧大师梅兰芳也对她赞不绝口,称她为"后起之秀"。这样的评价,在当时的京剧界可谓分量十足。 随着艺术造诣的不断提升,齐淑芳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她带着经典剧目《火凤凰》、《三岔口》、《拾玉镯》等在欧洲巡演,让西方观众领略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在卢森堡演出时,她的表演甚至得到了卢森堡国王的特别接见。国王称赞她的武打功底扎实,唱功出众。这些国际演出经历,让齐淑芳在海外积累了相当的声誉,也为她日后的人生选择埋下了伏笔。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齐淑芳的个人生活也走向了圆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她在《智取威虎山》剧组认识了同为京剧工作者的龚国泰。与性格外向的齐淑芳不同,龚国泰为人沉稳内敛。这种性格上的互补,反而让齐淑芳对他产生了好感。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齐淑芳表现得相当主动。最终,两人在1974年国庆节喜结连理。 婚后的生活虽然平淡,却充满温情。龚国泰不介意承担大部分家务,让妻子专心发展事业。邻里之间都说,龚国泰把齐淑芳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直到1988年那次改变命运的美国之行。 这一部分的故事,展现了齐淑芳从一个京剧世家子弟成长为享誉国内外的京剧名伶的过程。她的成功来源于天赋,更得益于那个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时代。无论是国家领导人的支持,还是戏剧大师的提携,都为她的艺术生涯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她与龚国泰的婚姻,则为这段辉煌的艺术人生增添了温暖的底色。然而,命运往往就是如此难测,在她事业最为辉煌的时候,一次普通的出国演出,竟成为了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1988年,由齐淑芳带队的上海京剧院年轻演员团队应华裔商人之邀赴美演出。这支三十多人的团队在美国的表演获得了极大成功,特别是在海外华人社区引起了强烈反响。然而,演出结束后发生的事情,却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整个演出团队集体选择了留在美国,没有一个人登上返回祖国的航班。 这个决定背后,折射出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两国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繁荣期,即便是餐馆服务员的工资,也远超过国内专业演员的收入。齐淑芳在给国内亲友的通信中就曾提到,在美国餐厅刷盘子的收入都比在国内演出一年的工资要高。这种现实的差距,成为了他们做出这一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美国定居后,这些艺术家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中有的人在餐馆工作,有的人转行做起了其他工作。虽然大多数人暂时无法在专业舞台上继续自己的艺术事业,但他们也在美国华人社区中坚持着对京剧艺术的传承。他们通过教学、小型演出等方式,让海外华人继续接触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 然而,这个决定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特别是齐淑芳的丈夫龚国泰,整整十年没有收到妻子的任何消息。这十年里,他始终抱着希望等待着妻子的归来。直到收到那封令人心碎的信件,信中齐淑芳告诉他,自己已经在美国重新组建了家庭,让他不要再等待。这个消息,最终结束了龚国泰长达十年的等待。 时光飞逝,转眼二十年过去。2008年,这群当年选择留美的艺术家们终于踏上了故土。面对外界的质疑,齐淑芳解释说,当初选择留在美国是为了满足海外华人对京剧艺术的渴望,因为那时的美国华人社区已经四十多年没有看到正统的中国京剧演出了。 但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在很多人看来,如果真的是为了传播京剧艺术,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正常途径实现,没有必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更何况,这个决定让很多家庭支离破碎,也让他们付出了巨大的感情代价。 这个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事件,至今仍然引发着人们的讨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去留选择,更折射出那个特殊年代里,在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之间,人们不得不面对的艰难抉择。有人说他们背叛了事业,也有人说他们是被现实打败,但无论如何,这段历史都已经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独特注脚。
李云霄的家庭关系:一、父亲:是一位退休的越剧演员,对越剧的知识和技巧有着精湛
【4评论】【9点赞】
嗯哈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