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彭老总赶到汉江北岸的时候,发现满地都是五十军战士的残骸,才得知这场仗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15 00:03:39

1951年,彭老总赶到汉江北岸的时候,发现满地都是五十军战士的残骸,才得知这场仗打到最后,连伙夫都拿起了武器和敌人拼命,这种情况下,军长曾泽生竟然一声不吭,他为什么不及时向上级报告请求支援呢?   1951年,彭德怀在前线察看情况时,发现50军在守卫汉江的任务中已几近崩溃。   这支曾被看作“杂牌军”的部队,成功完成了极为艰难的阻击任务。   其军长曾泽生不向上级求援,在面临巨大的伤亡后,也没有向外界透露这一消息。   当时,这支队伍的前身是国民党滇军中的60军。   滇军与国民政府的关系较远,常遭冷遇,资源短缺。   在1940年代的台儿庄战役中,60军有很多高级指挥官战死,军队几乎陷入瘫痪。   在与日军作战的过程中,60军曾经成功地守住了几次重要阵地。   然而,随着抗战胜利后,他们在国军内部被视为不可靠的力量。   1948年,60军军长曾泽生正忙于与军部和直属部队的高层讨论起义的准备工作。   这时,他的副官长张维鹏报告称李嵩及其他几位团长已到达。   曾泽生并未急于接见。   不久,张维鹏表示一切已按计划妥当。   原来,曾泽生已经借机将暂编第52师的师长李嵩及其高层官员一一扣押。   李嵩的52师并未参与支持这场起义,他们的立场一直与曾泽生的计划相左。   在顺利处理完52师问题后,曾泽生与另一名支持者,暂编第21师的师长陇耀,以及第182师的白肇学确认了对52师的监控布局。   两位师长均表示布置已完成。   他将指挥部转移至第545团团部。   团长朱光云是他的一名得力助手,起义的支持态度十分坚定。   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曾泽生决定亲自给负责长春军政的郑洞国写信,劝说他参与此次起义。   信件写好后,曾泽生便派政工处长姜弼武将信件送往郑洞国处。   他很快收到郑洞国派来的一批代表,包括杨友梅、尚传道和崔垂言。   曾泽生将他们引至第546团团部见面。   在交流过程中,杨友梅和尚传道屡次试图劝说曾泽生再三考虑。   曾泽生回应起义是为了拯救自己,也为了长春的百姓。   他直接告知这些使者,如果郑洞国选择继续对抗,60军将按计划行动。   此时,曾泽生通过解放军代表刘浩的介绍,了解到自己军中早已有许多地下党员的参与,其中包括曾经的副官长杨重。   60军的起义部队顺利撤离长春,朝九台地区进发。   几个月后,起义部队改编为解放军50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此次敌人不再是侵略中国的日本,而是联合国军。   曾泽生带领的第50军的将士们再度燃起了抗日时的热血。   然而,这支队伍因杂牌军的身份以及纪律松散的问题,战斗力并不突出。   特别是包括不少有吸毒习惯的士兵,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对这支部队的政治和纪律进行改造,成为了改编后的首要任务。   改编后的第50军严格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进行政治整训。   徐文烈作为50军的政委,在他带领下,50军的政治风貌发生了显著改变。   此外,部队还通过抽调各类干部、招收青年知识分子等方式,推动了部队的整体改造。   在纪律方面,50军也进行了严格的整顿。   1950年,50军从湖北出发,进入朝鲜战场。   初期,在与美军的对抗中,50军未能如预期般展现实力。   虽然敌人并未对其进行过多指责,但他们自己却深感羞愧。   1951年,美军指挥官李奇微意识到志愿军的后勤支持不足,于是开始集中攻击志愿军的补给线。   彭德怀将50军与38军112师安排在了关键的防线位置,要求50军坚守汉江。   50军背靠汉江,正面迎击美军的进攻。   美军虽然装备先进,火力猛烈,但在曾泽生指挥下,50军的每个山头都被巧妙地构筑成防线,战士们白天与敌人交战,夜晚则加固防御工事。   最初的阻击任务是设定为10天,但50军却用坚强的意志撑住了50天。   在此期间,战斗异常激烈,许多连队几乎全军覆没。   即便如此,曾泽生并未请求增援,而是下令只汇报仍可继续作战的人员数。   在日常报告中,已经没有人再提到伤亡数字,代之而起的是关于能否继续坚持的问题。   曾泽生甚至指示前线不要公开牺牲情况。   在这场战斗中,50军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   参考文献:[1]张瑞安.毛泽东赞扬“打仗打得好”的曾泽生中将[J].党史博采(上),2021(12):45-4959  

0 阅读:346

猜你喜欢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