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抗日老兵回忆战争细节时说:“当年的日本军人在走上战场前,每人最少打够300发子弹,而中国很多壮丁上了战场,还不知道步枪怎么使用,中国军人缴获了汽车不会使用,砸毁汽车大灯,以为汽车就成了瞎子,无法开动。当年的日军士兵烧杀抢掠,不会饿肚子,而中国部分军人因为缺乏营养,患上了夜盲症……”
在许多影视作品当中,我们似乎经常能够看到一个画面,那就是我军的士兵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依然奋力反击,一个人拖住了日本鬼子的进攻步伐,出现一打多的情况。这种敢于奉献,敢于亮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但是在采访许多老兵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在当年打仗的时候,我们和日本士兵之间的差距其实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基层的官兵差距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可以说各个方面我们都不如日本士兵,因此在作战的时候出现一打多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
首先是装备方面的差距,日本鬼的普通士兵使用的都是38大盖,这个枪的穿透力非常强,而且性能也是较为不错的,光是枪支方面就超越了绝大多数的基层官兵。在淞沪会战当中,我们和日本士兵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当时淞沪会战爆发的时候,日本士兵和我们虽然都是长途跋涉,但是情况却完全不一样。当时日本士兵是直接坐着船到了上海,下船之后立即就能够恢复战斗力,而且他们的装备配备也是非常完善的,一同被运过来的还有坦克和重型武器装备。
而我们的士兵例如川军是从四川长途跋涉,一路走过来的。双方在接触的时候,一个是养精蓄锐的精锐部队,一个是长途跋涉的疲惫之师,即使作战意志再强,在真正打仗的时候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其次就是单兵装备,日本的单兵装备是非常完善的,但我们的很多士兵甚至还穿着草鞋。另外在武器装备使用的时候,双方之间的差距也并不小,我们军队当中的很多士兵有些甚至是被抓壮丁抓过来的。
在上战场的时候,甚至有些士兵连开枪都没有开过,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持战斗能力是一种奢望,而日本士兵在上战场之前,每一个士兵最少也要打出300发子弹才算是合格,除了装备的差距之外,还有基础。
当时在我们的部队当中,其实文盲是非常普遍的,除了军官之外,大多数的基层士兵连字都不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让他们去理解上级的作战意图,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日本的最普通士兵也最起码是小学文凭,虽然小学文凭并不高,但看得懂文字,理解上级的作战意图却完全足够。
在当时的战场上甚至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我们的士兵如果缴获了敌人的汽车之后并不会直接开走,反而是会直接把汽车大灯给砸了。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很多士兵的理解当中认为砸了大灯这些汽车就会变成瞎子,既然成了瞎子,那么这些车辆就没有办法正常开动和使用了。
至于缴获之后把汽车开回去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当时会开车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还有一个很多人都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后勤补给方面的差距。本来在最初双方后勤物资方面就有着差距,当战争打起来的时候,双方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一方面是由于后勤部队保障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环境的问题。假设双方后勤保障的能力是一样的,在战争打响的时候,双方都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各自后勤物资方面的充足供应,我们的士兵就只能饿着肚子。
当时很多我们的士兵都被饿出了病,例如夜盲症,之所以得这种病,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营养不良。但是日本士兵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当日本鬼子没有办法获得后勤补给快要饿肚子的时候,他们就会直接在周围烧杀抢掠。
很多人其实都知道抗日战争我们打得非常苦,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的意识到在抗日战争当中,先辈们的付出究竟有多么大,先辈们打的究竟有多么不容易,在种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在坚持,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退。
虽然神剧当中的画面看着让人感觉到非常的过瘾,如果革命先辈能够看到这样的画面,他们一定会无比希望这些都是真的,因为他们在战场上面对日本人的时候,实在是打的太艰难了,如果神剧都是真的,想必早就把日本鬼子撵走了。
只有看清楚了双方真实的差距,在后面才能够更加的奋发图强。不让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即使还需要面对战争,但我们绝对不允许自己还是落后挨打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