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元凶——沈之岳,潜伏我党10年还能全身而退,仅凭一己之力几乎覆灭新四军! 沈之岳于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军校,不久后又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沈之岳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 随着抗日运动的升温,沈之岳频繁参与组织的抗议和示威活动。 1938年,在一次抗议中被国民政府捕获后,沈之岳身处困境,他依然保持冷静,并在狱中与监狱特务人员辩论。 在狱中,沈之岳引起了国民党特务头领戴笠的注意。 戴笠认为沈之岳具有成为特工的潜质,于是将他保释出狱,并秘密培训他成为一名特工。 沈之岳的身份在国民党内部并未正式登记,他的存在像是一枚被精心隐藏的棋子。 沈之岳在到达延安前,他不仅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细致了解了共产党的历史和政策。 沈之岳化名“沈辉”,以中央大学教授的身份,1941年春季进入延安。 他参加了为期30天的访问团活动,本应随团返回重庆,但他以强烈的革命意愿为由,坚决留在延安。 尽管边区保卫处进行了严格的政审,沈之岳经过多次模拟训练和精心准备的背景伪造,最终没有留下任何破绽。 沈之岳通过了这一审查,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延安的日子里,沈之岳经常在党的会议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他的教育背景在党内广受欢迎。 沈之岳深知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之岳在党内的地位逐步提升。 他的努力和才华终于获得了接近中央高层的机会。 他得以担任毛主席的一名秘书。 但不久之后,他在窑洞附近发现了军统特务留下的暗号。 虽然深夜的标记引导他到一处约定地点,但考虑到任务的危险性,他最终决定不前往约定地点。 就在这时,沈之岳得知,宝塔山附近抓获了一名可疑的僧人,此人自称是国民党派遣的特务。 沈之岳意识到中共对间谍的警觉性极高。 毛主席周围的每一位成员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不仅需要有清白的背景,还必须具备出色的工作能力。 沈之岳在毛主席身边表现得无懈可击,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他都尽力表现得完美无缺。 毛主席通常身边总带着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某天,工作压力让他感到特别疲倦,他希望通过抽烟来稍作缓解。 然而,他突然发现忘记携带香烟。 此时,他的秘书沈之岳迅速反应,立刻递上自己的香烟并为毛泽东点火。 毛泽东对沈之岳的敏捷一直表示赞赏。 在短暂的休息之后,毛泽东和沈之岳展开了交谈。 尽管谈话看似寻常,毛泽东却在不经意间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沈之岳抽烟的手势与他惊人地相似。 在许多人看来,这或许只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但对于长期从政、习惯于察言观色的毛泽东而言,这引起了他的警觉。 毛泽东认为,沈之岳刻意模仿自己的手势绝非无意。 交谈结束后不久,毛泽东便指示随行的警卫,将沈之岳调离当前岗位,派往浙江白区,之后又因新四军军长叶挺的申请而被派往南昌的新四军军部。 沈之岳在军部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收编方面,他自称曾被派至第三支队协助工作。 在新四军期间,沈之岳的活动为他提供了较大的行动自由。 他一面替共产党工作,一面通过与国民党特务的联系。 虽然这些情报的重要性不大,但沈之岳的行为在军统中被视为优秀特工的表现。 与此同时,戴笠在培养沈之岳以及其他特务方面也费尽心机。 他建立了“兰州特训班”,通过这一平台派遣多名学员潜入延安。 尽管许多特务最终被共产党反间谍人员识破,但沈之岳成功地避免了这一命运,并最终安全撤出。 沈之岳回到重庆后,被国民党的领导人蒋介石任命为军统局一处处长。 他在这一职位上对多名共产党成员进行了逮捕和审讯。 解放战争结束后,沈之岳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成为了蒋经国信任的高级情报人员。 蒋介石和蒋经国都高度评价沈之岳的能力,即使他未能完成刺杀刘少奇的任务,蒋经国依然对他保持绝对的信任。 尽管有人猜测沈之岳可能是双面间谍,但没有确凿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皖南事变元凶——沈之岳,潜伏我党10年还能全身而退,仅凭一己之力几乎覆灭新四军!
曦月谈
2025-04-15 13:48:15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