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秀妈妈,你家是自有房,还是全租房?”...一场闹剧正在韩国新城区上演】海外新鲜事
"现在子女家长之间会互相询问现在住的房子是'自有'还是'全租',然后暗中搞区别对待。本以为这种事只会在匿名的网络上发生,但亲身经历后发现还真是荒唐。"
居住在慰礼新城的30多岁上班族张女士在孩子上小学后,就因住房问题倍感压力。她表示正在亲身经历以往只在网络社区看到的事情,真切感受到家长圈子里"有房族"抱团排挤"无房家庭"的现象。
张女士叹气道:"他们不仅打听父母职业,甚至连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车辆都要干涉,暗示说'如果不是宝马、奔驰这个档次的车就别开来接送孩子'。"
随着居住两极分化加剧,新城区的住房形态正在对下一代产生影响。最近,在30多岁青年群体中,经济宽裕者购房比例上升,而经济拮据者则被迫转向月租模式。根据韩国统计厅最新发布的《生命历程转变的队列比较研究:婚姻·生育·居住》报告显示,31-35岁年龄段中月租比例持续攀升:1970-1974年出生组为17.3%,1975-1979年组升至19%,1980-1984年组达20.8%,1985-1989年组增至21.3%。
自有住房比例也呈现相似趋势:30岁出头的自有率在1970-1974年组为48.1%,1975-1979年组为46.6%,1980-1984年组为51.1%,1985-1989年组为49%,总体呈上升态势。报告指出:"30岁出头青年群体的居住形态呈现两极分化,经济实力强者从全租转向自有,拮据者则从全租降级为月租。"
韩国以住房产权划分的"阶级分化"现象由来已久。不同区域、不同档次的公寓自然形成等级差异,同一小区内也会区分自有户与全租户,普通公寓住户与租赁公寓住户。
在孩子们中间还流传着"全租乞丐"、"月租乞丐"、"联排住宅穷鬼"、"LH公寓族"等基于住房形态的歧视性称呼,甚至出现"妈妈说不让和住全租房的孩子玩"的情况。居住在瑞草区盘浦洞的韩女士表示:"连公寓品牌都会形成阶级,孩子们都知道'莱美安原贝利'是盘浦洞最贵的'王牌公寓'。过去还含蓄地用'30坪户型还是40坪户型'来区分,现在越来越露骨了。"
不过横跨首尔松坡区、京畿道河南市以及城南市的慰礼新城近期房价持续低迷。据韩国国土交通部实际交易价系统显示,松坡场址洞"Hillstate松坡慰礼"的101㎡户型上月1日以17亿韩元成交,较去年最高价(7月17.9亿)下跌9000万韩元;"慰礼24区段(梦之绿)"84㎡户型上月成交价15.7亿韩元,较去年峰值(9月16亿)缩水3000万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