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18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病逝。医生托马斯·哈维借着解剖遗体的机会,偷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并将他的大脑切成240片,每一片都标上记号,用生理液体浸泡在瓶子里,用来研究爱因斯坦的聪明原因。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从小就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虽然在学校成绩平平,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无人能及。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四篇划时代的论文,其中包括狭义相对论和质能方程E=mc2,直接颠覆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1915年,他又推出了广义相对论,重新定义了引力,为现代宇宙学奠定了根基。1921年,他因解释光电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声名鹊起,成为科学界的超级明星。 爱因斯坦的成就让他成了全球焦点,但随之而来的关注也让他苦恼不已。崇拜者把他奉为神明,有人甚至在日内瓦会议上偷偷剪下他的头发当纪念品。 这让他对隐私极为敏感,甚至有些害怕。他曾多次表示,死后不愿被神化,更不想遗体成为某种“圣物”。 为此,他叮嘱家人,自己去世后要尽快火化,骨灰撒在隐秘处,不留墓碑,免得被人打扰。可惜,这个简单的愿望最终还是落了空。 1955年4月13日,爱因斯坦突发腹痛,被紧急送往普林斯顿医院。医生诊断为主动脉瘤破裂,情况危急。4月15日,他住进医院,拒绝手术治疗,表示“活到这把年纪够了”。 4月18日凌晨,他因脑溢血去世,享年76岁。去世后,遗体被送往病理室进行常规解剖。负责这项工作的托马斯·哈维,当时是普林斯顿医院的病理学家。 他看着爱因斯坦的遗体,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这颗大脑或许能揭示人类智慧的终极秘密。 哈维并非什么科学巨星,他只是个普通的病理医生,职业生涯平平无奇。但面对爱因斯坦的大脑,他动了贪念。在没有征得医院或爱因斯坦家人许可的情况下,他私自取下大脑,装进容器带走。 随后,他将大脑切成240片,每片都标上记号,用生理盐水浸泡保存,想通过研究找出爱因斯坦聪明的根源。《纽约时报》报道后,哈维公开宣称,他要为科学献身,研究这颗大脑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 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得知后,当即质问哈维的权限。哈维辩解说,烧掉这么珍贵的大脑太浪费,坚持研究有重大意义。 汉斯迫于压力勉强同意,但普林斯顿医院可没这么好说话。他们认为哈维的行为严重违规,要求他归还大脑。哈维一口回绝,结果被医院炒了鱿鱼,妻子受不了他的执念,提出了离婚。 从此,哈维带着这颗大脑,成了个孤家寡人。 离开医院后,哈维搬到费城,过上了隐居生活。他把大脑切片当成宝贝,整天琢磨着怎么研究。可惜,他既没资源也没团队,23年间几乎一无所获。 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玩不转,开始把切片寄给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希望借他们的手解开谜团。研究结果陆陆续续出来:爱因斯坦的大脑确实有些特别,比如神经胶质细胞比普通人多73%,下顶叶面积大了15%,还少了一条常见裂缝。 这些特征可能跟他超强的数学和空间想象力有关。不过,他的大脑重量只有1230克,比平均值还轻点。 这些发现听着挺唬人,但科学界并不完全买账。有人觉得,样本太少,没法下定论;也有人认为,天才的智慧不光是大脑结构的事,更多来自后天的努力和创造力。 到头来,哈维的梦想没实现,反而给自己惹了一身骂名。1997年,85岁的哈维想把切片交给爱因斯坦的孙女,结果人家压根不要。 1998年,他把剩余切片捐给普林斯顿医学中心,自己也在2007年去世,享年94岁。部分切片如今在费城Mütter博物馆展出,成了游客眼里的“奇观”。 哈维偷脑这事确实够离谱。他打着科学的旗号,却干了违反伦理的勾当。爱因斯坦生前最怕被人神化,结果死后还是没逃过这一劫。 不过,这件事也让人忍不住琢磨:天才到底是怎么炼成的?光靠切片能看出啥名堂吗?科学家们研究了半天,结论也就是“可能有关”,但爱因斯坦的创造力、好奇心和坚持,恐怕不是几片脑子能解释的。 倒是哈维,折腾了一辈子,最后啥也没证明,反倒成了个反面教材。
1955年4月18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病逝。医生托马斯·哈维借着解剖遗体的机会,
星辰点点照前行
2025-04-15 18:28:57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