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西一家敬老院里,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95岁老兵,缓缓说道:“整

星辰点点照前行 2025-04-14 00:27:18

2015年,广西一家敬老院里,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95岁老兵,缓缓说道:“整个山洞,800多号人,没有一个向日本士兵投降!“ 黄海潮1920年出生在广西全州县,家里条件还算过得去,父母攒钱供他读书。后来考上了黄埔军校,那可是当时顶尖的军事学校,规矩严,训练苦,可他咬牙坚持下来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全国上下乱成一团,他没多想,直接辍学回了广西,报名参加了桂军,成了第31军131师391团运输连的后勤排长。 虽说是个后勤岗位,听着离打仗远,可实际上一点不轻松。粮食、弹药、医药,哪样不得他操心?有时候半夜还得爬起来检查物资,生怕差错害了前线的弟兄。 在部队里,他干活麻利,别人偷懒的时候,他还在那数粮袋,怕受潮发霉。行军路上,鞋底磨破了,脚上起血泡,他就拿布条裹一裹,继续走,从没喊过累。 战友们都说,这人轴得很,可也佩服他这份认真。抗战那几年,广西的仗不好打,日军装备精良,飞机大炮满天飞,桂军这边却常常缺枪少弹。 黄海潮管后勤,压力大得不行,但他从没撂挑子,总觉得只要自己多跑几步,前线的弟兄就能多打一枪。 1944年,日军打下衡阳后,直扑桂林,豫湘桂战役把整个广西搅得天翻地覆。桂林是南边的大城,守不住后果不堪设想。黄海潮的部队接到死命令,火速支援桂林保卫战。 那时候,城外的山头上全是硝烟,炮声震得耳朵嗡嗡响。桂军拼了命,靠着熟悉地形,先把日军的尖兵部队打得抬不起头。 黄海潮忙得脚不沾地,带着人运弹药,抬伤员,汗水把衣服湿了个透。日军吃了亏,气急败坏,调来更多坦克和飞机,火力压得桂军喘不过气。双方拼杀得血流成河,桂林的城墙都被炸得稀烂。 最后,桂林还是没守住。黄海潮和剩下的部队被逼退到普陀山里的七星岩洞。那地方是个天然山洞,洞口窄,里面深,挤了八百多号人,有当兵的,也有医务、炊事员,还有不少伤员。 日军把洞口围得死死的,想进又攻不下来,只能耗着。洞里又湿又闷,空气里全是土腥味,伤员的呻吟一声接一声,听得人心里发堵。黄海潮没闲着,清点仅剩的物资,尽量分给最需要的人。 可谁都知道,这样下去,撑不了多久。 过了几天,情况更奇怪了。日军围着洞啥也没干,既不进攻,也不撤退,像在等啥。黄海潮和几个弟兄发现洞壁高处有个小出口,觉得可能是条活路。 他爬上去瞅了瞅,外面果然有日军守着,但人不多。他琢磨着,夜里摸黑干掉几个哨兵,兴许能带着大家突围。到了晚上,他又爬了一次,奇怪的是日军见了人影居然没开枪,咧嘴笑了笑就溜了。 他觉得不对劲,可没时间多想,赶紧回去跟大家商量逃出去的计划。 这时,洞里突然炸响三声闷响,紧接着一股怪味儿飘出来。有人喊,那是毒气弹。黄海潮刚爬到洞口,回头一看,洞里已经乱了套,弟兄们咳得撕心裂肺,毒气像雾一样往外冒。 他想回去拉人,可烟呛得他睁不开眼,啥也干不了,只能踉踉跄跄跑出去。八百多号人,就他一个人逃了出来。整个山洞,死的死,昏的昏,没一个向日军低头。 黄海潮没回老家。他觉得自己没脸回去,战友都牺牲了,他得接着打,把日军赶出去才算对得起死去的弟兄。他辗转找到大部队,继续干后勤,运物资,救伤员,仗打到哪他跟到哪。 抗战胜利后,他没要啥功名,脱下军装回了广西,找了个临时工的活,帮人看废料堆,一个月挣250块钱,日子紧巴巴的。他还常去捡破烂,换点零钱,凑合着过。 后来,他攒了点退伍补贴,又拿出全部积蓄,搬进了敬老院。他没娶媳妇,没生孩子,一个人过得清苦。平时不爱说话,偶尔路过七星岩,会停下来看看那块刻着“八百壮士”的碑,拿手抹抹灰尘。 2015年,有记者找上门,听他讲当年的故事。他95岁了,瘦得像根柴,可眼神亮得吓人,嗓子虽哑,话却掷地有声:“整个山洞,八百多号人,没有一个向日本士兵投降!” 2020年,黄海潮走了,100岁。 抗战老兵现在不多了,一个个走了。黄海潮他们那辈人,年轻时豁出命去守这片地,老了却没享啥福,住敬老院,吃粗茶淡饭,过得比谁都简单。 可他们从没后悔过,也没抱怨过。这种人,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不是啥大人物,就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可他们干的事,比谁都硬气。

0 阅读:34
星辰点点照前行

星辰点点照前行

星辰点点照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