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离谱!越南的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人口过亿,为啥越南还能出口大米?况且越南地形狭长多为山地高原,这么多大米是怎么种出来的? 越南这国家,说起来真有点“逆天改命”的意思。33万平方公里的地儿,比咱们云南省还小一圈,养着1亿多人口,还能常年稳坐全球大米出口第二把交椅。更绝的是,这地儿70%都是山地高原,按常理来说根本不适合种粮食,可人家愣是把大米种得满坑满谷,连光明网都发文惊叹“越南人口快亿了,地儿那么小,咋还卖大米呢”。 越南这大米高产,那可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块儿上的结果。先看老天爷给的条件。越南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24℃,降雨量1500-2000毫米,这对水稻来说简直是天堂。 最关键的是,越南没有真正的冬天,水稻能一年三熟。就拿湄公河三角洲来说,这里的农民3月收割早稻,4月马上种下中稻,7月收割后接着种晚稻,一年到头田里就没闲过。 相比之下,咱们国内大部分地方一年只能种两季,东北甚至只能种一季。而且越南90%的耕地都有灌溉设施,就算遇到旱季,水泵一开,稻田照样水汪汪的。这就好比别人一年只能收两茬麦子,越南人却能收三茬,产量自然翻倍。 再说说政府的“硬核操作”。越南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搞农业改革,把土地分给农民自主经营,一下子激发了生产积极性。2000年后,政府又砸钱建水利工程,湄公河三角洲的水渠密得像蜘蛛网,能精准控制灌溉。 更绝的是,越南政府还搞“科技种田”,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高产稻种,比如能抗台风的IR64品种,亩产直接从300公斤跳到600公斤。2020年越南农业科学院还研发出DCG72新品种,生长周期缩短到100天,一年能多收一茬,而且抗病虫害能力超强。这些科技手段让越南水稻单产从1990年的3.5吨/公顷,飙升到2023年的5.9吨/公顷,妥妥的“亩产翻倍计划”。 最让人佩服的是越南农民的“土办法”。虽然越南农业机械化率只有50%,但农民们用“人海战术”弥补了这一点。在湄公河三角洲,收割季节全家老小齐上阵,男人开着改装的柴油收割机,女人拿着镰刀清理边角,连孩子都帮忙搬运稻穗。 更聪明的是,他们把山地改造成梯田,像老街省的沙巴梯田,从山脚盘到山顶,每一寸土地都不浪费。还有些农民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共生”系统,既增加收入又能松土施肥,简直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不过,越南大米出口也不是一帆风顺。2025年印度放宽大米出口限制,全球米价暴跌,越南被迫降价抢市场。但越南人马上调整策略,推出“茉莉香85”等高端香米,出口欧盟享受关税优惠,硬是在低价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2024年越南还启动“低排放优质稻米”计划,减少30%化肥使用,降低10%碳排放,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提高国际竞争力。 这里面还有个关键因素——越南的地理结构。虽然全国70%是山地,但湄公河三角洲和红河三角洲这两大平原,集中了全国80%的耕地。湄公河三角洲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年能产出全国70%的大米,相当于把整个江苏省变成了超级粮仓。再加上越南海岸线长达3260公里,大米收割后能直接通过海防、胡志明市等港口装船出口,物流成本低得惊人。 所以,别小看越南这个小国家,人家在农业上可是有一套的。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把小小的土地变成了大粮仓,养活了自己,还能出口赚钱,这就是越南的厉害之处。
有点离谱!越南的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人口过亿,为啥越南还能出口大米?况且越
阿智通鉴
2025-04-15 19:41: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