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被慈禧推上大清摄政王的大位之后,才不配位,亡国之兆是接二连三。 光绪三十四年

曹勇说史 2025-04-15 20:41:12

载沣被慈禧推上大清摄政王的大位之后,才不配位,亡国之兆是接二连三。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载沣的儿子溥仪在太和殿登基。当时,天气很冷,登基大典的程序又繁多,三岁的溥仪耐心有限,大冷天见下面黑压压的一群人朝他磕头,受到惊吓,便在御座上挣扎着哭闹起来:“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载沣单膝跪在御座下,哄着溥仪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典礼结束,文武百官就开始窃窃私语:“怎么能说‘快完了’呢?这是亡国之兆啊。” 因为大清气数已尽,老百姓也不看好载沣,坊间谣言四起: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 “清代开国以摄政王多尔衮兴,此次必以摄政王亡也。噫!宋朝得天下于小儿,亦失天下于小儿,是同一理耳。”

有些人说,大清亡在载沣手里,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上位之后,没有魄力,以霹雳手段杀掉袁世凯。 但也有另一些人说,载沣软处理袁世凯,其实是歪打正着,换其他人扮演袁世凯的角色,清室未必能有后来的待遇。在袁世凯之外,载沣干的那些事,才是真正的亡国之举。 细细品,这后一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载沣摄政监国之后,大肆任用皇权亲贵,他让自己二十五岁的六弟载洵任筹办海军大臣,率团前往欧美考察海军,次年授海军部大臣;让二十三岁的七弟载涛管理军咨处事务,掌握军事大权。 面对载沣的儿戏之举,军机大臣张之洞以劝谏的方式斥责说:“此国家重政,应于通国督抚大员中,选知兵者任其事。洵、涛年幼无识,何可以机要为儿戏?” 面对张之洞的劝谏,载沣没好气地说,“关你什么事。(无关汝事。)” 宣统元年五月,载沣打算免去津浦铁路总办李顺德等汉官,改用满人担任,以强化满人统治。 张之洞明确反对,“不可,舆情不属,必激变。” 载沣听了,霸道而轻率地说,“有兵在。” 张之洞听了,无可奈何地叹息道:“不意闻此亡国之言。”

1960年1月26日,总理在接见溥仪等人时,曾对载沣作过一番评价。 总理说,载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上摄政王的,他不具备这个能力,也无法承担历史重任。他后期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是好的,也没有积极进行复辟活动。 载沣除了懦弱无能,缺乏杀伐决断的魄力,却也有王朝覆灭之时难能可贵的自知之明以及对权力的超然态度。正因为如此,清廷才会和平交权,如果他像肃亲王善耆强硬顽固,大清皇室那就不仅仅是亡国,而是亡国灭种了。 溥仪说,辛亥那年,他爹辞了摄政王位,从宫中一回来便对他娘说,“从今天起,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他娘见他那副轻松神气,不争气的样子,气得痛哭一场,完了还不忘告诫溥仪的弟弟,“长大了万不可学阿玛。” 溥仪讲到这一幕时,对他爹不乏贬低嘲笑之意。 殊不知,载沣正是以他的无能无为,拯救了清皇室的身家性命。

正因为如此,后来很多人认为,你可以认为载沣无能,但绝不能说他无识、无智、无气节。 事实上,载沣自从退居到他的王府里,就成了另一种你再不能去讥讽的人。 对于复辟,他的儿子溥仪始终是“贼心不死”,但载沣却看的清楚,那是胡闹。 这种观念,落到其他人身上,不值一提;但落到载沣身上,你得承认这是一种识时务的大智慧。 因为不认同儿子溥仪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载沣在天津只跟儿子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就回到了北平。 1934年,溥仪跑到东北,跟日本人相互利用搞复辟,任凭日本人怎样威逼利诱,载沣就是不去东北。 他的这种姿态,表明他是反对儿子复辟的。 1937年北平沦陷后,日伪政权进行户口登记,满族人国籍如何填法,有人去请教载沣,是否填写“满洲国”? 载沣断然回答,“当然填中国。”

1942年,是载沣的六十大寿。 这是他一生中难得的快乐时光,在溥杰的操办下,请来了当时的名角马连良、孟小冬唱堂会。 但是载沣过完六十大寿之后,整个家族就迎来了沧桑与沉浮。 第一桩事,就是与他感情很深的侧福晋邓佳氏,在45岁时去世了。 紧接而来的就是抗战胜利,他在东北的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生死未卜。 那一时期,他在北平为了保住家产,曾积极地与侄女婿、时任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主席孙连仲取得联系,但是效果不好,军队、特务机关都涌进了王府。 1946年到1947年,他的四个女儿拖儿带女,衣衫褴褛,一路流浪到北平,投靠老父亲。 家中突然增加十几口人吃饭,载沣无奈,只好开始卖东西。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载沣一开始心中很恐惧,担心共产党跟他算历史旧账。 在七弟载涛的劝说下,载沣特意雇了一辆三轮车,在鼓楼大街转了一圈,见进城的解放军是仁义之师,心态这才和平安定下来。 为了支持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载沣后来主动将王府及王府花园出售,先是搬到东城魏家胡同46号,后来又把这处宅院售给更为需要的政务院,全家搬到了利薄营13号。 做这些,载沣心态非常平和,并不痛苦,因为放弃过去的荣华富贵,对他而言并不是一件坏事。 “有书有富贵,无事小神仙。” 这是他挂在书房的一副对联。 生活能如此,他就满足了。

0 阅读:56
曹勇说史

曹勇说史

曹勇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