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河北三河商户招牌被反复拆装后的对比图成为舆论焦点。 这些“一纸颜色禁令”后的定格影像,不仅具象化了政策执行中的混乱,折射出城市管理者任性决策的傲慢,也照见了一些地方营商环境的痼疾,已然成为审视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鲜活切片。 无独有偶,宁夏银川在斑马线上安装U型栏同样带来争议。 相关部门称此举为了防范交通事故,却忽视此种“创新”影响行人及电动车通行,对推婴儿车及残障人士很不友好…… 这两则新闻都反映出同一个问题:对决策者而言,切莫以为自己是“好心”,就可以“硬来”“乱来”。 我们不欢迎“为了治理而治理”。“禁色令”表面上追求美观,实则将城市治理僵化理解为“面子工程”。 统一店铺招牌等行政措施,一直引发社会的负面观感。 此前就有河北沧州一街道招牌统一“黑底白字”,被吐槽“殡葬一条街”的新闻曝出,三河市相关部门不能吸取前车之鉴,硬性介入招牌管理,剥夺商户应有的经营自主权,显然未能正确理解何为“有为政府”。 河北三河市禁用“红黑蓝”招牌事件,舆论发酵至今,当地政府始终以沉默应对,即使在两大官媒介入后,依旧保持缄默,连最基本的表态都没有,这样的态度实属罕见。 如果在舆论发酵之初,三河市政府的沉默可以被认为是“权力的傲慢”,但在两大“喉舌”面前,小小的三河市没有傲慢的胆量。 之所以保持缄默,无非就是怕担责。 这种事前乱作为,事后不作为,毫无担当、像缩头乌龟一样的官员,如果还继续使用不仅重创国家形象,对全国其他地方类似的官员也会起到极坏地示范作用。
一组河北三河商户招牌被反复拆装后的对比图成为舆论焦点。 这些“一纸颜色禁令”后的
心伤久治不愈
2025-04-15 22:54: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