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相声为什么地位高?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历史最长,传承最久。相声第一代朱少

星河幻曲悠扬 2025-04-15 23:45:05

马氏相声为什么地位高?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历史最长,传承最久。相声第一代朱少文,绰号“穷不怕”,是相声鼻祖,他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阿彦涛,一个是恩培(恩绪)。恩培的女婿,是马德禄,相声八德之一。 1987年,马三立的告别舞台演出现场挤满了观众。已是相声界领军人物的马季站在台上,神情肃穆地说出那句令人动容的评价:"相声就是马三立,马三立就是相声。"他还补充道,马三立在相声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份赞誉在相声界可谓独一无二,虽然也引来不少质疑声。 若要理解马三立为何能获此殊荣,必须回溯到上世纪50年代。那时,马三立正值艺术巅峰期,他表演的《买猴》轰动全国,甚至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注意。周总理不仅观看了这一表演,还专门对马三立的艺术才华给予点名表扬。这不仅是对马三立个人的肯定,更是对马氏相声艺术价值的最高认可。 在1914年出生的马三立,与相声界"宝字辈"的许多艺人年龄相仿。赵佩茹与他同年,而侯宝林也仅比他小三岁。但马三立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家世与师承。他的父亲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师父则是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使他在相声界拥有"根正苗红"的寿字辈身份。 马三立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年间,他父亲马德禄并不希望儿子从事相声行业。当时马家的相声大旗是由马三立的哥哥马桂元扛起的。马桂元师承"万人迷"李德钖,是寿字辈相声艺人中的佼佼者。不幸的是,马桂元英年早逝,而马德禄也因病去世,这迫使马三立不得不"撂地说相声",养活一家人。 与大多数同时代的相声艺人不同,马三立曾被父亲送去学堂念过几年书。在当时文盲率极高的年代,这让他成为相声界的"高学历"人才,也为他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全国相声演员评级工作中,马三立被评为文艺三级,这是整个天津相声界的最高级别。虽然有人质疑马三立在解放前的相声界地位并不算高,认为当时最火的是常宝堃和侯宝林,马三立只是因为常宝堃在朝鲜战场牺牲后才被推出来,后又因侯宝林去世,凭借年龄和辈分优势成为泰斗。但事实上,马三立在艺术上的成就和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对于真正了解相声艺术的人来说,马三立的泰斗地位当之无愧。 天津相声名家赵津生曾用一个简单的故事阐明了马三立的相声泰斗地位。他回忆道,晚年时他们这些后辈去看望马三立,老人常常问:"小子唉,有什么不懂的不明白的,趁我现在还不糊涂,赶紧问我。"这句朴实的话语,展现了马三立与众不同的艺术胸怀。 在相声这个行当里,对"活"的保密是普遍现象。许多前辈对自己掌握的技艺都守口如瓶,生怕被人"偷了去"。正如郭德纲早年去天津所谓的"偷艺"经历所示,相声界对技艺的传承往往有着严苛的规矩。而马三立打破了这种传统,以开放的态度鼓励后辈向他学习,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相声艺术的深沉热爱,更彰显了他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胸襟与担当。 相较于中国其他两大相声世家——侯氏和常氏,马氏相声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地位。常派相声以创新求变著称,如常宝霆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创作《挖宝》《我爱乒乓球》等新段子,并于1983年建立全国第一个相声理论研究会,推动相声的理论研究。而马三立则更侧重于传统相声艺术的精髓传承,在保持传统精华的同时适应时代发展。 马三立在87岁高龄告别舞台时的一幕,最能说明他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当他在台上问观众"自己值吗?"台下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值!"这简单的互动背后,是几代观众对马老及马氏相声的深厚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相声艺术从最早的"市井文化低俗技艺"的"使口",逐渐走向"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大雅之堂",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相声人的共同努力。常连安开办的启明茶社曾提倡"文明相声",将相声演员从"撂地"请上舞台,杜绝"荤段子、臭活",为相声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马三立则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和无私传授,进一步提升了相声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地位。

0 阅读:55

评论列表

youlishen

youlishen

1
2025-04-16 08:30

他相声越听越有味道

星河幻曲悠扬

星河幻曲悠扬

星河幻曲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