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抗战片《亮剑》中,山本特工队装备的清一色美国M3冲锋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枪也在抗日神剧中出场率极高,然而真实历史上,这款冲锋枪并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抗战中。 二战初期,战场主要在欧洲大陆进行,各种冲锋枪包括英国的斯登、德国的MP38/40等都在战场上大放光彩。在大洋彼岸观战的美国也注意到了这点,当时美军虽然装备有著名的汤姆逊冲锋枪,但该枪成本太高,一支成本超过200美元,即便是简化版的也要75美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大幅扩军,并开始大力援助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汤姆逊冲锋枪昂贵的价格,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军也难以接受,因此,美军需要重新研发一款廉价的冲锋枪。 1942年10月,研发新冲锋枪的任务交给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由乔治.海德和弗雷德里克·桑普森主持设计,11月完成样枪交由陆军测试,在试射过程中发射了5000发子弹,却只有两次故障,测试圆满成功,该枪也被命名为M3冲锋枪。其结构简单,其零部件都由冲压与点焊制成,生产成本低仅为15美元,非常适合大规模量产,总共生产了68万支。M3冲锋枪加上折叠枪托全长579毫米,重量为4.5千克。采用自由枪击原理,使用30发弹匣弓弹,口径为.45ACP(11.43毫米),后期修改的版本也能发着9×19毫米弹药,有效射程约为100米,射速每分钟450发。由于其外形与注射润滑油的工具类似,被戏称为黄油枪或注油枪。 1942年12月12日,M3冲锋枪装备美国军队,在战场上大受好评。但其也存在着几个缺陷,其一便是摇杆式拉机柄结构复杂且容易折断,也控制不了抽壳上膛的行程,其二便是抛壳窗太大了,容易进泥沙导致卡壳。对这些问题,美国通用公司于1944年对m3冲锋枪进行了改进,新的型号被命名为M3A1,另外还给其配备了备用零件,方便随时修理。 二战战场上,美军装备的M3系列冲锋枪给纳粹德国以及日军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另外,大量的M3系列冲锋枪被援助给其他美国的盟友。解放战争期间,国军就获得了大量的M3系列冲锋枪,国军的兵工厂还对其进行过仿制,命名为36/37式冲锋枪。在战斗中,解放军也缴获了不少M3系列冲锋枪,然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和美军都大量使用着M3系列冲锋枪展开激烈的对射。 1957年,美军服役了新的M14半自动步枪,M3系列冲锋枪就渐退出一线,但在越南战争时期依旧有不少美军使用,甚至到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军的坦克兵汽车兵还在用着M3A1,可见这确实是一款经典的武器。
为什么要和美国干到底?就这么说吧,要是不干到底,那中国下一代就“完了”。这种紧
【3评论】【7点赞】
金刚
新版《亮剑》用百式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