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与沙俄准备就东北边境进行谈判,双方约定各带500人,结果没想到沙俄带了190

曹勇说史 2025-04-16 21:24:23

清朝与沙俄准备就东北边境进行谈判,双方约定各带500人,结果没想到沙俄带了1900多人,加上尼布楚的驻军共计2900多人。而清朝这边,康熙派遣索额图前去谈判,索额图知道沙俄不可信,所以他带了800人,心想这800人说多也没多出多少,沙俄也没话说,康熙也同意了。 沙俄这手操作属实把不要脸玩明白了。边界的清军哨探发现对方偷偷增兵时,俄军代表戈洛文正蹲在尼布楚城啃野菜充饥——按《早期中俄贸易研究》记载,当时远东俄军存粮只够吃三个月。他们嘴上硬气,实际早已外强中干。索额图得知对方耍诈,直接祭出"拖家带口"的绝招:谈判代表团后边跟着上万人的队伍,既有后勤民夫,又有官兵家属,浩浩荡荡开赴边境。沙俄代表看到这阵仗,吓得连夜加固城墙,生怕清军直接攻城。 要说索额图这招确实高明。雅克萨之战刚打完,清军红衣大炮的威力早把沙俄打怕了,按《清实录》记载,俄军当时只剩二十多个残兵在雅克萨苟延残喘。可康熙爷的密旨让索额图犯了难——既要收回雅克萨,又得把沙俄实际控制的尼布楚要回来,更要阻止沙俄和准噶尔部勾连。这三重任务压得索额图夜不能寐,他深知西北的噶尔丹叛军已逼近北京,谈判桌上每拖一天,京城就多一分危险。 谈判桌上的较量比战场还凶险。沙俄代表仗着拉丁文翻译权搞文字游戏,把"中国"写成"大清帝国",企图埋下主权争议的雷。索额图当即掏出《大明一统志》,指着永乐年间设立斡难河卫的记载,怼得俄国人哑口无言。眼看要谈崩,他又突然让步放弃贝加尔湖,用银矿开采权换得沙俄承认外东北主权。这手"以退为进"让俄国人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殊不知康熙早算准他们守不住西伯利亚。 老话讲"会咬人的狗不叫"。索额图表面上风轻云淡,背地里急得满嘴燎泡。谈判期间他收到八百里加急:噶尔丹的骑兵已突破长城防线。这份军报被他死死压在案头,愣是没让俄国使者看出半点端倪。直到条约墨迹未干,索额图才瘫坐在帐篷里,贴身衣物早被冷汗浸透——这哪是谈判,分明是刀尖上跳了半个月的舞。 要说这条约签得值不值?当年北京城茶馆里就分两派吵翻天。有人说索额图丢了贝加尔湖是卖国,可翻翻《卫拉特法典》就知道,那地界本就不是大清的直属领土。也有明白人算账:用块飞地换四十年边境太平,腾出手收拾了噶尔丹,这买卖怎么看都划算。您说要是当年死磕沙俄,西北准噶尔趁机做大,怕是连蒙古都保不住。 如今再去贝加尔湖旅游,俄罗斯导游总爱显摆"我们的北海"。懂行的老哥会幽幽来句:"知道苏武牧羊的北海在哪不?"这话能把毛子噎得直瞪眼。三百年过去,《尼布楚条约》原件散落台北故宫和俄罗斯,倒是应了那句老话: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土地永远带着原主人的体温。您说索额图这波操作,到底是亏是赚?

0 阅读:0
曹勇说史

曹勇说史

曹勇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