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修建秦城监狱的时候,对秦城村的土地进行了征购。村子里的村民们,大多是

怪味胡 2025-04-16 23:09:09

1958年,修建秦城监狱的时候,对秦城村的土地进行了征购。村子里的村民们,大多是种植经济果树,征购土地的时候,对这些果树也进行了赔偿。一棵果树的赔偿价格基本上都是要几十元的,当时,村子里种植得最多的是柿子树,在商谈的时候,对这些柿子树是做了统一的一个赔偿价格:不管大小,每颗柿子树赔偿40元。 其他的果树,也是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来赔偿的,只不过没有柿子树的赔偿价格这么多。 在秦城监狱还没修建的时候,战犯们都是被关押在功德林监狱。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苏联人援助了咱们一百多个项目,这秦城监狱就属于其中的一个项目。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对外宣布有这么一个项目。 当年选址的时候,也是费了好些周折。 1955年,这一年正式开展了选址工作,总的方向就是在北京周边,不要距离太远。当时分了几个小组,围绕着北京,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去实地考察。转了一圈,最后才相中了兴寿镇秦城村这个地方。这个毗邻着小汤山的村子,还是有些历史的,听名字就晓得,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的时候。 据说,大秦统一六国以后,这里曾是秦兵的驻扎营地。 随着秦朝灭亡之后,这个驻营逐渐也就荒废了,周边的老百姓先后在此安家,日子一长,就形成了一个小村落。因为曾经是秦朝的驻兵地,故而也就被大家伙称呼“秦城村”。 新的监狱选址在秦城村,也是因为地名被大家伙俗称为“秦城监狱”。 1960年,秦城正式投入使用,第一批进入秦城的囚犯,是来从功德林那边转过来的战犯们。当年在修建秦城的时候,这些战犯们,也是分批次的参与了新监狱的修建。 秦城刚投入使用的时候,只有六栋三层楼高的监楼,每个监楼前面都自带一个扇形的院子,这个小院子也是他们放风的场所。 六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对秦城又进行了扩建。增加了四栋监楼,到此,整个秦城就有了十栋监楼,后续就再也没有进行过扩建了。 整个监狱分为四个监区,分别是:201/202/203/204;其中204监区是高级监区,这个监区的牢房面积都要大一些(20平方米左右);其他三个监区的面积就要小了一些(15平方米左右)。 在监狱的后面就是秦城农场了,这个农场里面栽种的蔬菜,都是供应监狱的。 有时候,监狱也会安排战犯们去农场劳动,远远的,周边的村民能看到农场里,埋头干着农活的那些人。这些人里面,有曾经的厅长、少将、中将,不少人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如今也是褪尽铅华,埋头于田间地头劳作。

0 阅读:0
怪味胡

怪味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