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在发给各驻外使馆一份外交通报中,表示:苏联占的地方太多了。在雅

熹然说历史 2025-04-17 01:51:44

1964年,毛主席在发给各驻外使馆一份外交通报中,表示:苏联占的地方太多了。在雅尔塔会议上就让外蒙古名义上独立,名义上从中国划出去,实际上就是受苏联控制。 1969年3月的春寒依旧笼罩着中苏边境。珍宝岛上,冰雪初融,却因边界争端而硝烟弥漫。这场突如其来的军事冲突,让整个中苏边境形势骤然紧张。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和政委纪登奎面对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的严峻局势,心中焦虑万分。 在这危急时刻,他们想到了一个人——已离开军事指挥第一线多年的粟裕将军。 粟裕,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名将,早在1958年8月31日就被中央调离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表面上看,这是让他"待在北京搞学术研究,不必到部队去跑了",但粟裕从未远离军事实践的心脏。 接到北京军区的请求后,这位61岁的老将军二话不说,带着几名精干的军事参谋,驱车前往中苏、中蒙边境防区。他们的足迹遍布河西走廊、居延海、贺兰山、大青山及其北部的戈壁滩、草原,深入内蒙的百灵保、集宁、德化,河北的张北、张家口等地,实地考察了边境一线的地形地貌和部队部署情况。 然而,珍宝岛事件并非突发偶然,而是中苏关系长期紧张的集中爆发。若要理解这一切,就必须回溯到更早的时间节点——1964年。 那一年2月8日,中苏第一次边界谈判在北京东交民巷开始。谈判桌上,中方代表团表明:虽然《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是沙俄强加给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但中方仍愿意以最大诚意,在保证两国利益基础上明确划分边界线。 面对中方的诚意,苏方代表团却态度强硬,不仅拒不承认双方存在边界问题,还坚称沙俄和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不存在"不平等"问题。谈判由此陷入僵局,迟迟没有进展。 谈判进入僵局之际,一个绝佳的契机出现了。1964年7月10日,毛泽东在北京接见了日本社会党人士佐佐木更三等人。会谈期间,有一位日本代表请毛主席谈谈对苏联和千岛群岛问题的看法。 毛泽东沉思片刻,然后说出了那段后来震动世界的话:"他们占的地方太多了,一百多年前,就把贝加尔湖以东,包括伯力、海参崴、勘察加半岛都划过去了,有很多账我们还没跟他们算……" 这番看似随意的谈话,实则蕴含深意。7月13日,日本三家主流报纸将毛主席的讲话刊登在显著位置,消息迅速在全球传开。苏联方面大为震惊,因为按照毛主席的话来理解,中国似乎要推倒沙俄和清政府签订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19个边界条约,要"算领土总账"了。 震慑之下,苏联代表团态度明显软化,不再怠慢中方。他们迅速与中方达成了对包括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在内的东段边界线走向的一致意见。根据这一共识,两国同意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的地段,以两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为界。这意味着中国一侧的400多个争议岛屿,包括后来发生冲突的珍宝岛,以及约600平方公里的争议水面都划归中国所有。 然而,毛主席的这番讲话并非一时兴起。同年10月9日,在接见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长巴卢库时,毛泽东解释了这一策略:"赫鲁晓夫这个人,你不对他放几通空炮,他不舒服。我们放些空炮,引起他紧张。其目的是达到一个合理的边界状态、边界条约。" 可惜的是,赫鲁晓夫后来还是全盘否定了中苏第一次边界谈判的成果。中俄边界谈判成为了史上历时最久的谈判,从1964年2月开始,断断续续直到1991年才签订《中俄国界东段协定》,2004年又签订《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才最终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在边界谈判期间,毛泽东还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的立场:"苏联占的地方太多了。在雅尔塔会议上就让外蒙古名义上独立,名义上从中国划出去,实际上就是受苏联控制……我们曾经提过把外蒙古归还中国是不是可以,他们说不可以……苏联领土已经够大了。有两千多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两亿……" 赫鲁晓夫则侧面回应称:"如果谁把战争强加于我们的话,那么,我们将会全力以赴地与其战斗。我们拥有足够有力的、可以说是无可限量的战争武器。" 战争的阴云笼罩两国。1964年9月11日,中央派总参战役勘察组到华北、东北、西北等地进行实地勘察,加强防御工作。此时,"国难思良将",作为战场走出来的名将,粟裕再次受到重视。1965年10月2日,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元帅对粟裕说:"等你好一些,可以多到部队里去跑跑,看看部队的情况,发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反映面谈,打电话或者写信都可以。" 这是1958年之后,粟裕第一次受到组织委托去部队考察。而后不久,叶剑英元帅路过上海时找粟裕谈话,粟裕表达了自己想回军科院与同事换班的想法。叶剑英却意味深长地说:"你不要换小班,要准备接大班。军科院就叫宋时轮、钟期光他们去搞。你是战将,要准备打仗。"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