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红九军军长孙玉清不幸被俘,敌人并没有发现他的真实身份,就将他关押了起来。孙玉清一进去,很多被俘的战士们都站了起来,敌人此时也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 1909年春天,湖北黄安县的一个普通农家迎来了一个男婴,这就是后来的红军将领孙玉清。与当时许多农家子弟一样,年幼的孙玉清有幸读了五六年私塾,接受了基础的传统教育,为他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初步的文化基础。 然而,生活的艰辛很快就降临到这个少年身上。1927年春,生活所迫的孙玉清不得不到当地的粮行当学徒,开始了早期的劳动生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亲身体验了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目睹了社会的不公与压迫,这使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 同年,孙玉清秘密加入了农民协会,这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在协会中,他积极参与反霸、打土豪的斗争活动,很快就因为表现突出而成为当地的骨干成员。1927年11月,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黄麻起义的队伍,迈出了投身革命洪流的决定性一步。 1929年,孙玉清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第4军第11师32团担任战士。初上战场的他表现出非凡的胆识和勇气,不知畏惧,机智勇敢。这些品质使他很快受到上级的重视,不久后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相继担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1931年11月的黄安战役是孙玉清军事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当时已经升任营长的他率部完成了攻打外围据点的重要任务,成功打垮了敌人第30师107团,有效切断了敌人的后路。在这次战役中,孙玉清指挥果断、作战顽强,因而获得了总部的嘉奖。 1933年初,已经担任团长的孙玉清率领部队参加了反击四川军阀田颂尧"三路围攻"的战役。这场持续4个月的战役中,孙玉清指挥的32团在侯家梁一战就消灭敌人3个团,缴获武器装备大量,战果辉煌。紧接着在中魁山的战斗中,他又带领部队击溃了敌人6个团的进攻,继续扩大战果。 孙玉清独特的"狠、快、猛、活"作战方法在这些战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善于抓住战机迅速出击,攻势凌厉而不失灵活,能根据战场形势随时调整战术。这种战法使得他的部队在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时,依然能够取得胜利。特别是在山地战、隘路战、袭战、夜战中,他指挥的部队总能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因为战功卓著,在1933年8月1日召开的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孙玉清指挥的32团被授予"以一胜百"奖旗,他本人也获得了"战将"的美誉,随后被提拔为师长,不久又升任军长。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后,孙玉清率领红9军与兄弟部队一起,奉命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然而,由于战局变化,他们随后组成了西路军,与长期盘踞在黄河以西的国民党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等马家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古浪战役中,孙玉清指挥红9军先后经历了干柴洼、横梁山和古浪城三场殊死恶战。尤其是在古浪城的战斗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孙玉清带领全军将士英勇奋战三昼夜。 1937年3月初,西路军在倪家营子一战失利后,被迫向祁连山区撤退。经过梨园口、康隆寺等地的血战后,西路军总部决定分路突围。孙玉清与王树声、李聚奎等领导率领右支队沿祁连山向西北方向游击。然而在分散游击过程中,孙玉清不幸被敌人俘获。 被俘之初,马家军的士兵并未认出这位普通着装的红军战士就是赫赫有名的红九军军长。他们只是按照常规程序将这位新俘虏押送到西宁的监狱。 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后来回忆道,那天傍晚,牢房的铁门被打开,几名马家军士兵押解着一位衣着破旧、面容憔悴却眼神坚毅的中年人走了进来。这位新囚犯看似平凡,但当他迈步进入牢房时,原本蜷缩在角落或躺在地上的红军战士们几乎同时站了起来,目光中充满敬意与希望。 这突如其来的场景引起了看守的警觉。他们察觉到这位新囚犯的身份似乎非同寻常,于是立即向上级报告,加强了对孙玉清的监视。很快,经过审讯和与其他情报的对照,马家军认出了这位红九军军长的真实身份,立即向马步芳汇报了这一重大发现。 孙玉清被押到西宁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马步芳因俘获红九军军长而十分得意,特意召集了大批军政要员,亲自主持对孙玉清的审讯。 马步芳见硬的不行,又使出软的一手。他让孙玉清见被俘后被迫服苦役的妻子和其他红军战士,企图通过亲情和战友之情动摇孙玉清的意志。面对妻子,孙玉清只是简短地安慰她不要害怕;对那些被俘的战士们,他则鼓励大家坚定信念,告诉他们虽然西路军暂时失败了,但红军的主力仍然存在,党中央在陕北已经建立了坚固的根据地。 马步芳见用尽心机仍无法使孙玉清屈服,随后向蒋介石请示处置办法。蒋介石以"危害民国罪"下令处以极刑。1937年5月底的一个傍晚,在西宁城郊的马厩旁,孙玉清英勇就义,年仅28岁。
1937年5月,红九军军长孙玉清不幸被俘,敌人并没有发现他的真实身份,就将他关押
小博大史
2025-04-17 11:10:22
0
阅读: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