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边防战士魏德友回老家相亲,因长得帅,追他的女孩排成长队,他放出话去:想跟我结婚,必须答应1个要求!谁料,听到要求后,所有人一哄而散,这时,有一个女孩挺身而出,魏德友带着她远离家乡58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4年的山东,一场特别的相亲正在上演,退伍老兵魏德友身材高大、仪表堂堂,曾在北京军区担任通信员的他,吸引了众多女孩的目光,然而,当他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时,现场的气氛顿时凝固了。 "想嫁给我,就必须跟我去新疆戍边。"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阵阵涟漪,女孩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 谁不知道新疆的环境有多艰苦?那里不仅远离家乡,还气候恶劣,生活条件极为困难,很快,原本人头攒动的相亲现场,变得稀稀落落。 就在魏德友准备起身离开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坚定的声音:"我愿意!"循声望去,是一位名叫刘景好的姑娘,她不仅没有被魏德友的条件吓退,反而被他身上那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打动。 在刘景好看来,一个愿意为国家奉献、甘于吃苦的军人,正是值得托付终身的对象,新婚燕尔,他们便踏上了开往新疆的列车。 当时的刘景好满怀憧憬,却不知这一路西行,竟是五十八年漫长岁月的开端,列车向西,沿途的风景渐渐荒凉,预示着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生活。 抵达目的地后,他们还需步行三十多公里才能到达驻地,这段路程成了刘景好对新疆最初的记忆。 刚到新疆时,他们的住所是一间矮小的"地窝子",屋顶经常漏雨,站着都直不起腰来,喝的是咸涩的盐碱水,吃的是最简单的干粮,夏天忍受蚊虫叮咬,冬天经受寒风凛冽。 这样的生活条件,足以让任何人望而却步,刘景好也曾动摇过,甚至一度收拾行李准备离开,但最终还是被丈夫的坚持和对国家的责任感所打动,选择了留下。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在荒凉的边境上,他们建起了小院,养起了鸡鸭牛羊,虽然物质生活依然简朴,但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魏德友每天在边境线上巡逻,负责劝返临界人员,守护着这片寂寥的土地,刘景好则在家里操持家务,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部队开始撤编,许多战友都选择了回到城市生活,但魏德友夫妇却主动申请留守边疆,在他们看来,边境安全无小事,总要有人坚守。 这一守,就是几十年,女儿魏萍长大后,不忍父母继续过苦日子,在县城买了房想接他们去享清福,但这对倔强的老人却说什么也不肯离开,他们的根已经深深扎在了这片土地上。 更令人感动的是,女儿魏萍后来辞去工作,毅然回到父母身边,接过了父亲手中的"羊鞭",继续守护着这片边疆,这份坚守,从此成为了一个家族三代人的使命。 五十八年来,魏德友在边境线上巡逻的里程累计超过二十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圈,在他管辖的区域内,从未发生过任何涉外事件,他就像一座"活界碑",日复一日地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2021年,魏德友和妻子刘景好一同获得了"七一勋章"这一崇高荣誉,面对各界赞誉,这位老军人却总是谦逊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如今的边防线上,柏油路已经取代了崎岖小道,现代化的设施让边防工作更加完善,即便年事已高,魏德友仍然会开着电动轮椅在边境线上巡视。 看着自己当年种下的树木如今郁郁葱葱,看着曾经荒凉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这对为国戍边的老夫妻脸上总是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魏德友和刘景好的故事,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无数默默奉献者的缩影,他们的爱情始于一场特殊的相亲,成就于为国戍边的使命,最终升华为一段传奇般的人生。 五十八年来,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魏德友:西陲戍边半世纪 我伴寂寞守繁华》
1964年,边防战士魏德友回老家相亲,因长得帅,追他的女孩排成长队,他放出话去:
如梦菲记
2025-04-17 12:00:3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