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赵本山对原配葛淑珍说:“我们离婚吧!”葛淑珍很平静:“离婚可以,但你得让我生活。”赵本山说:“行,我有多少给你就完了,我自己再去挣。”说完,丢下25万和车房,净身出户了! 1991年冬,铁岭县一条冷清的街道上,寒风卷着落叶打转。葛淑珍站在家门口,手里攥着一串钥匙,身后是刚分到手的三室一厅房子。 赵本山背着简单的行囊,低头说了句:“我走了,钱和车都留给你。”葛淑珍没抬头,只是淡淡回应:“行,孩子我来养,你保我生活就行。” 25万存款、一辆夏利车、还有这套房子,就这样成了她和两个孩子的全部依靠。离婚协议签下的那一刻,葛淑珍心里像被掏空,却没掉一滴泪。 她知道,曾经那个吃百家饭的穷小子,如今已是春晚红人,早已和她不在一个世界。可她没时间沉溺悲伤,儿子赵铁蛋的病需要钱,女儿赵玉芳的未来需要路。 她攥紧钥匙,转身走进屋,关门声在空荡荡的楼道里回响。这场离婚,到底是赵本山的背叛,还是葛淑珍的涅槃起点?她又是如何从农村妇女变身百万饭店老板的? 1979年,辽宁开原县莲花乡,葛淑珍19岁,父母早亡,寄人篱下,生活清苦。媒人介绍她认识了22岁的赵本山,一个靠拉二胡和唱二人转谋生的孤儿。 赵本山自幼丧母,父亲远走他乡,跟着盲人二叔长大,家徒四壁,连结婚的喜被都是借来的。葛淑珍没嫌弃他的穷,反而因相似的身世生出惺惺相惜。 她相信,只要两人齐心,日子总会好起来。婚后,她包揽农活,种地、喂猪,撑起家里的一片天,赵本山则走村串户演出,赚点微薄收入。 1980年代初,葛淑珍生下女儿赵玉芳和儿子赵铁蛋。赵铁蛋天生聾病,伴有心脏病和骨软化症,医药费像座大山压得两人喘不过气。 葛淑珍白天干活,晚上守着儿子,常常一夜不合眼。赵本山靠二人转崭露头角,1986年被铁岭县剧团选中,1988年凭《摔三弦》崭露头角,1990年登上春晚,一夜成名。 家境好转,搬进铁岭县城的三室一厅,葛淑珍却仍过着围着灶台和孩子的日子。赵本山常年奔波演出,与葛淑珍聚少离多,夫妻间话题渐少,隔阂日深。1988年,赵本山遇见马丽娟,心动却未越界,但他知道,婚姻已名存实亡。 1991年,赵本山鼓起勇气提出离婚。葛淑珍没哭没闹,只要求抚养权和生活保障。赵本山留下25万存款、房子和夏利车,孑然一身离开。 离婚后,葛淑珍独自抚养两子,儿子赵铁蛋的病情却日益严重。1994年,赵铁蛋因心脏病去世,年仅12岁。葛淑珍痛不欲生,大病一场,躺在病床上看着女儿瘦小的身影,她咬牙振作:“我得给玉芳铺条路。” 她开始打零工,洗碗、做保洁,省吃俭用,把25万存进银行,只靠微薄工资生活。 1999年,赵玉芳考上大连外国语大学,葛淑珍跟着女儿去大连陪读。她用攒下的积蓄,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小饭店,起早贪黑,亲手擀面、炖菜。饭店生意从冷清到红火,靠的是她实诚的味道和坚韧的性格。 顾客只知她是个勤快的老板娘,却不知她是赵本山的前妻。她从不提赵本山,也不许女儿借父亲的名气,哪怕朋友劝她打出“赵本山前妻”的招牌,她都断然拒绝:“我有手有脚,靠自己吃饭。” 十余年经营,饭店年收入近百万,葛淑珍用汗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她拒绝依靠赵本山,活出自己的骨气。 从葛淑珍的视角,她是自立自强的母亲,宁可吃苦也不求人。赵玉芳眼中的母亲,是顶梁柱,教会她独立与尊严。 赵本山曾公开表示对前妻的愧疚,称其“传统而坚强”。葛淑珍的饭店在大连经营多年,收入可观,未借赵本山名气。葛淑珍的饭店依旧宾客盈门,她鬓角微白,却笑得从容。赵本山的名字早已是过去,她用双手写下自己的传奇。
1991年,赵本山对原配葛淑珍说:“我们离婚吧!”葛淑珍很平静:“离婚可以,但你
纯纯的宝宝
2025-04-17 15:05: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