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慈禧吃了3碗饺子后,突然黑下脸来。李莲英一看,忙捏住隆裕皇后的手,将她的帕子藏在袖口里,飞奔向外跑去。 按照清宫惯例,除夕的饺子有着特殊的制作要求。御膳房会精心准备四个分别包着 “福禄寿喜” 四个金银锞子的饺子,寓意着新的一年福运、禄运、寿运和喜运都能齐聚在慈禧太后身边。 而且,每年这四个带有特殊寓意的饺子,都必须要让慈禧太后吃到,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心照不宣的 “铁律”。 这一年的除夕,御膳房依旧如往常一样精心准备着饺子。然而,负责煮饺子的小太监,或许是因为除夕夜里事务繁忙,精神高度紧张,在煮饺子的过程中出现了疏忽。 他没有将包着 “福禄寿喜” 金银锞子的四个饺子煮在一起,而是不小心让其中一个饺子 “跑” 到了其他的饺子堆里,并且恰好被盛到了其他人的碗里。 慈禧太后坐在华丽的餐桌前,开始享用饺子。她一连吃了三碗饺子,却始终没有凑齐那四个带有金银锞子的饺子。原本喜庆的脸上渐渐黑了下来,眼神中透露出不悦与恼怒。 在她看来,这四个象征着吉祥的饺子没有都被自己吃到,是一种不祥之兆。周围伺候的太监宫女们看到慈禧太后脸色突变,都吓得大气不敢出,整个膳厅瞬间陷入了一种极度压抑的氛围之中。 就在众人战战兢兢之时,坐在一旁的隆裕皇后,突然感觉自己咬到了一个硬物。她心中一惊,小心翼翼地将吃到嘴里的东西吐到手上,定睛一看,竟然是一个包着 “福禄寿喜” 字样的金银锞子。 隆裕皇后顿时慌张不已,她深知这个金银锞子本应是慈禧太后才能吃到的,如今却出现在了自己的碗里。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助,慌乱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她下意识地抬起头,眼神正好与李莲英的目光对上。 李莲英,这位在宫廷中摸爬滚打多年,深谙慈禧心思的大太监,瞬间就察觉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他不动声色地靠近隆裕皇后,眼神中传递出镇定与安抚。 隆裕皇后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迅速地将手中的锞子放到了李莲英的手里。李莲英接过锞子后,低声对隆裕皇后说道:“皇后娘娘莫慌,老奴自有办法。” 随后,李莲英快步走到一旁,将负责传膳的小太监叫到身边,低声吩咐道:“赶紧,把这个锞子重新包进一个饺子里,动作要快,别让人发现了。” 小太监吓得脸色苍白,连忙点头,小心翼翼地拿着锞子跑向御膳房。李莲英则一边暗中观察着慈禧太后的动向,一边等待着小太监回来。 不一会儿,小太监端着一碗新煮好的饺子匆匆赶来。李莲英亲自接过饺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服饰,脸上堆满了笑容,快步走到慈禧太后身边,恭敬地说道: “老佛爷,您看,这御膳房的人说,有一碗饺子刚刚出锅,特意给您端来,说不定这里面就有您一直念叨的吉祥之物呢。” 慈禧太后看了李莲英一眼,微微皱了皱眉头,但还是接过了饺子。 慈禧太后拿起筷子,开始吃这碗新送来的饺子。没吃几个,她就咬到了一个硬物。她将嘴里的东西吐出来一看,正是一个包着 “福禄寿喜” 字样的金银锞子。 慈禧太后的脸色瞬间缓和了许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她说道:“还是这最后一碗饺子有福气啊。” 李莲英见状,连忙笑着附和道:“老佛爷洪福齐天,这吉祥之物自然是要最后才现身,给您一个大大的惊喜呢。” 周围的太监宫女们也都纷纷松了一口气,赶忙跟着李莲英一起向慈禧太后道喜。 从这一场除夕饺子风波中,我们便能一窥李莲英深得慈禧喜爱的原因。 首先,李莲英心思极为细腻。在隆裕皇后误食锞子,仅仅一个慌乱的眼神与动作,他就能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迅速做出反应。 其次,他处事果断。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采取行动,安排小太监重新包饺,避免了一场可能因慈禧太后不满而引发的轩然大波。 再者,他善于言辞。在慈禧太后吃到重新包入锞子的饺子后,他那一番恰到好处的恭维话语,既化解了之前的尴尬,又让慈禧太后心情愉悦。 正是这些优点,让李莲英在慈禧太后身边站稳了脚跟,成为了慈禧太后最为倚重的太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1908 年,慈禧太后因病去世。失去了慈禧太后这棵大树的庇佑,李莲英的处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于是,他主动向隆裕太后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隆裕太后念在他多年在宫廷中的贡献,同意了他的请求。李莲英离开宫廷后,带着自己多年积攒的财物,回到了自己在北京的一处宅院。 回到家中的李莲英,过上了低调的生活。他深居简出,很少与外界往来。 然而,即便如此,他的命运似乎也没有放过他。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在这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李莲英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关于他的最终结局,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他在自己的宅院中病逝,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另一种说法则是他在外出时,遭遇了不测,被人杀害。 但无论哪种说法,李莲英这位曾经在晚清宫廷中呼风唤雨的大太监,最终都随着那个时代的落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衡阳血战,鬼子尸体多到什么程度,原来鬼子一开战要攻击中国军队阵地必须扛着梯子爬,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