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息烽监狱长把一女囚叫到办公室里,嬉皮笑脸着一边解衣服扣子,一边向女囚扑了过去。谁知几天后,每到晚上,监狱长就又跪又拜:"姑奶奶,我错了,求求你,放过我吧!" 张露萍,原名余家英,1921年出生于四川崇庆县。她的父亲余安民是国民党川军中将师长,这样的家庭背景本可以让她过上优渥的生活。然而,命运的齿轮在1937年转向了不同的方向。那一年,她通过好友车崇英的父亲车耀先——中共川西特委负责人的引导,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同年12月,17岁的张露萍告别家乡,经车耀先安排前往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2月3日,她终于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这里,她凭借着飒爽英姿和积极表现脱颖而出,每次拉歌时声音洪亮,特别是在指挥抗战歌曲《拿起刀枪干一场》时充满干劲,因此得到了"干一场"的亲切外号。 1938年10月,张露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年仅17岁的党员。在延安期间,她还与李清相识相恋并结为夫妻,但革命的需要让这对新婚燕尔的夫妻不得不分居两地。1939年4月,她接到组织任务,回到四川成都工作,首先开展对自己父亲的统战工作。 完成任务后,张露萍又前往重庆,以张蔚林妹妹的身份秘密打入军统电讯总台。这个看似简单的身份掩护下,她肩负着重大使命——作为特支书记,带领战友在戴笠的眼皮底下开展情报工作,将军统电讯总台的电报密码、电台呼号、军统内部组织等机密尽数掌握。 她不仅自己坚守岗位,还成功将杨洸、赵力耕、王席珍、陈国柱四位电讯总台报务员发展为党员,让特支成员扩展为7人。在戴笠的心脏地带,张露萍领导的这把"红色尖刀"通过传递情报,让共产党多次化险为夷。 然而,1940年的一天,一次意外打破了这平衡。张蔚林工作时不小心烧坏了一个发报机真空管,被关了禁闭。他慌乱之下逃出禁闭室,引起了戴笠的怀疑。军统随即对张蔚林家进行搜查,发现了军统局各地的密码本和特支成员名单等机密资料。张蔚林被捕,而戴笠立即以他的名义给张露萍发了一封"兄病重望妹速返渝"的电报。 不知是电报中的陷阱,张露萍立即返回重庆,结果落入戴笠精心设计的圈套,与其他6名同志一起被捕入狱。经历了重庆的严刑拷打后,1941年3月,张露萍被押送到了贵州息烽集中营,这场生死考验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那次监狱长企图侵犯张露萍的事件过后,息烽监狱里开始流传着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到夜深人静时,人们能听到监狱长的房间里传来低声的哀求和呜咽声。"姑奶奶,我错了,求求你,放过我吧!"这样的话语每晚都会从监狱长的房间传出。狱卒们私下议论纷纷,猜测监狱长是否遭遇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缠身。 这位曾经在囚犯面前不可一世的监狱长,如今却在噩梦的折磨中神志恍惚。他总是梦见那枚红宝石戒指散发出不寻常的红光,照亮了整个房间,而戒指的主人张露萍则站在那里,沉默不语地注视着他。无论他如何逃避,那道目光和红光总是如影随形。监狱长的恐惧逐渐吞噬了他的理智,使他不得不对这位特殊的女囚另眼相看。 这种莫名的恐惧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张露萍和其他难友的待遇开始有了微妙的改变。她得以在狱中保留那枚红宝石戒指,伙食也相对改善了一些。更重要的是,她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能够在监舍内活动,甚至帮助其他难友。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监狱里,张露萍常常把自己有限的食物分给这两个营养不良的孩子。当时的息烽集中营伙食极差,成年人都难以果腹,更何况正在成长的孩子。她总是说:"孩子们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 四年的监狱生活并未摧毁张露萍的意志,反而让她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然而,1945年6月,尽管日本侵略者即将投降,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迫害却丝毫没有停止。戴笠向息烽集中营主任发去密电,下令处决张露萍等七名共产党员。 1945年7月14日,天刚亮,女监舍的看守通知张露萍收拾行李,称今天要将她转押到重庆。张露萍早已看穿了这个谎言,明白这是通往死亡之路。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死考验,她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她仔细挑选了一套漂亮的衣服穿上,戴上了那枚象征着坚定与不屈的红宝石戒指,甚至让同监舍的黄彤光给自己画了个简单的妆容。 "既然要死,就要死得漂亮。"这是张露萍留给狱友的最后一句话。她要用最美的姿态迎接死亡,告诉敌人,共产党人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会低头。 囚车载着张露萍和其他六名同志,最终停在了快活岭军械仓库前。他们陆续从囚车走出,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毫无惧色。当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张露萍拼尽全力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愤怒的特务头子见状,立即又对着她补了两枪。 就这样,一位年仅24岁的革命烈士倒在了血泊中。红宝石戒指上的最后一抹阳光,仿佛是她生命的绝响,却也是革命火种的传承。
1941年,息烽监狱长把一女囚叫到办公室里,嬉皮笑脸着一边解衣服扣子,一边向女囚
何以为知吖
2025-04-17 15:27: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