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张涵予20万买了一张罗汉床,好友马未都来家里赏玩,没想到他一看见这床

慧花仙草坳 2025-04-17 20:52:20

2001年,张涵予20万买了一张罗汉床,好友马未都来家里赏玩,没想到他一看见这床,竟倒吸了一口凉气,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二十年前,马未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全国范围内,私人博物馆数量超过两千家,但观复博物馆在其中极为特殊,它自成立以来未使用国家任何一笔经费,完全由马未都个人承担。自起步之初,他就坚持独立运作,馆内藏品、运营、宣传皆由其主导,在众多依赖政府资助的博物馆体系中显得尤为罕见。 博物馆开馆时,他将门票设计成六张书签式样,二十年间,未曾有人随意丢弃一张。这种看似简单的设计,实际上折射出观众与场馆之间形成的某种默契和尊重。他公开表示,自己将在未来把所有藏品捐出,不留一件。这番表态在文物收藏界引发极大震动。馆内任何一件器物都可能价值数千万,而他却选择全部无偿捐赠。 马未都曾谈及个人人生阶段。他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年轻时追求利益,中年在意名声,当名利两得之后,便应寻找心灵的归属。在他看来,文物不只是财富,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应当被公之于众,而非藏于密室。 20世纪80年代末期,马未都前往上海。当时在友谊商店中看到一个瓷碗,商店认为该物为民国仿品,因而准许出售。售价为3万元人民币外汇券,在那个万元户尚属稀有的年代,这个价格对个人而言几乎是天文数字。马未都支付不起,但仍每次去上海都要特意前往商店,反复把玩那个碗,最终未能购得。 1988年,当他再次来到商店时,碗已售出。从此他失去了拥有它的机会。据行业内估算,如今此碗若进入拍场,保守估价为一亿元以上。面对这样的损失,马未都曾表示,自己拥有的东西值多少钱其实与自己关系不大,反而是那些曾经接近却未能拥有的藏品,才真正牵动人心。 众所周知,马未都有着超凡的鉴赏能力,即便是在一堆看似毫不起眼的杂物中,他也能敏锐地发现其中的珍宝。这种独特的眼光和专业素养,让他在古董界备受推崇。渐渐地,马未都身边的朋友们也开始被他的收藏热情所感染,纷纷将目光投向那些蒙尘已久的文物。 作为马未都的好友,著名演员张涵予也不例外。2001年,张涵予花了20万元购置了一张罗汉床,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发了收藏界的热议。马未都对张涵予购得罗汉床一事颇感兴趣,便不请自来,前往张涵予家中一探究竟。 张涵予坦言,因为买下这张罗汉床,他与妻子还发生了争执。妻子认为这不过是一件破旧家具,质疑张涵予为何要花费如此高昂的价钱。张涵予虽然对罗汉床有着独到的见解,但面对妻子的质疑,他也难免心存疑虑。他希望马未都能以专业的眼光来评估这张罗汉床的价值,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马未都步入房间,站在罗汉床前时,他的眼神立刻被这件家具所吸引。这张罗汉床散发着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无不彰显着它非同寻常的身份。马未都凝视着罗汉床,惊叹于它栩栩如生的雕刻和精美绝伦的细节。 他断言,这件作品必然出自某位能工巧匠之手,其制作工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只要给予适当的保养和修复,这张罗汉床定能重现昔日的风采,成为一件令人赞叹的艺术杰作。 1983年,马未都与贾宏伟结婚。那时的他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已有十年,外人看来稳定体面,但他本人却越发感到压抑。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方向,并最终向贾宏伟坦言,打算辞去公职,专心收藏。贾宏伟起初并不支持。她提醒他,身为丈夫和父亲,应承担家庭责任,稳定的工作来之不易,不应轻言放弃。 马未都的态度却十分坚定。他觉得在出版社的生活看得到尽头,每日机械重复,缺乏意义。他并不贪图物质,而是希望用有限的时间去做真正热爱的事。他向贾宏伟解释,两人生活节俭,已有的积蓄足够支撑两三年生活成本。面对这样的坚持,贾宏伟最终松口。她了解马未都,也明白他并非任性妄为,而是想追求一种有价值的存在方式。 从此,马未都脱去编辑身份,变为社会上没有单位的“闲人”。外界对他们的选择议论纷纷,亲友也数落贾宏伟不该纵容丈夫放弃“铁饭碗”。她却一语回应:“老马不是一般人,我相信他能成事。” 他的“裸捐”决定引起广泛关注。许多人为此感到不解甚至惋惜,熟识的朋友王朔、冯小刚等人也多次与他聊起这事。马未都直言,若说不心疼是假的,那些藏品承载着他全部的时间与情感。但他更清楚,要让博物馆持续发展,这笔资源必须“腾”出来。他将捐赠比作一次手术,短期之痛是为了未来的生机。 观复博物馆不仅接待过各国政要,也吸引了无数业内同行前来参观交流。尽管如此,马未都从不认为观复可复制。他形容自己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歪脖松”,长不大,却也死不了。他强调,那种环境下的成长不能当作普遍样板,别人模仿不来。

0 阅读:47
慧花仙草坳

慧花仙草坳

慧花仙草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