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正视韩国"饺子"等专利化策略,背后是韩国精心设计的产业博弈,韩国人把中国文化元

星河漫漫路 2025-04-17 23:06:18

请正视韩国"饺子"等专利化策略,背后是韩国精心设计的产业博弈,韩国人把中国文化元素“专利化”不是第一次了,韩国国内在2024年,就通过了“饺子半月形褶皱排列设计”外观专利,范围涵盖食品包装、餐饮器具图案,为的是出口,走高端路线。为了区别我们的饺子,还专门宣称其褶皱数为12-14道(中国饺子通常8-10道),并加入“紫苏叶嵌边”等“创新元素”,用以规避“抄袭”指控。专利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韩国速冻饺子出口额从2015年的0.8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4.2亿美元。 这种专利玩法,韩国是国家级的支持,韩国专利局会特意开后门,比如对于专利审查看重“新颖性”而非“文化原创性”,允许企业将传统食品形态(如饺子褶皱数)微调后注册。此类专利很容易引发争议,但优点是能快速形成市场壁垒。韩国企业的具体操作是采用巴黎公约或PCT途径,先在韩国本土申请专利,再利用优先权在12-31个月内向海外扩展。例如这次的饺子专利就是韩国先申请,然后利用优先权进入美国市场,即使有争议,但是专利先占上了。 中国饺子全球年消费量超3000亿只,但中国品牌(如三全、思念)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缺乏文化附加值,属于赚辛苦钱,而韩国通过品牌高端化,产量少却获益高(单价是中国饺子3倍)。这次的外观专利,更是麻烦事,很有可能,韩国利用美韩自贸协定将专利效力扩展至北美市场,限制中国饺子进入Costco、Walmart等超市渠道。 韩国资源贫乏,对待每一个赚钱的项目都很认真挖掘,比如泡菜(ISO 24220)、韩餐(K-Food认证)都形成了自己的标准体系。还有韩国学者发表论文营造舆论,通过SSCI期刊传播错误观点影响国际认知;韩国的纪录片《韩国饮食之旅》将饺子列为“国民美食”,利用流媒体平台塑造年轻一代文化记忆;还有个半官方的专业团队——韩国网络外交使节团,在国际网络上对泡菜、汉服等都进行了韩化,影响很大。 个人觉得,我们是真的要沉淀一下,考虑应对韩国的举国造势。 首先就要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向WIPO提交“中国传统饮食跨境保护提案”,要求将饺子、粽子等列为“人类共同遗产”,一定要积极回应,而且要有专业的团队协助。 中国货品出海,绝对要做好以下准备: 标准化:加快制定中餐国际标准(如“中国饺子”ISO认证),掌握定义权; 品牌化:培育“三全”、“思念”等国际品牌,以商业实力支撑文化话语。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4

用户10xxx64

2
2025-04-18 02:24

每次看到这种情况,就很郁闷,韩国就是蟑螂,恶心

星河漫漫路

星河漫漫路

星河漫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