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07年,林风眠母亲被族人抓去“沉塘”,年仅7岁的他抓起菜刀就冲向了人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18 14:22:12

[太阳]1907年,林风眠母亲被族人抓去“沉塘”,年仅7岁的他抓起菜刀就冲向了人群,大声怒吼道:“谁敢欺负我母亲,我砍死他!" (信息来源:钱江晚报2024.8.12晚潮|林风眠:毕生为“中西融合”而“摸索”) 一把小小的砍柴刀,究竟能劈开多少柴火,七岁的林风眠紧紧握住刀柄,刀锋闪着光,映衬着他稚嫩却坚定的眼神,他想用这把刀,劈开捆绑母亲的绳子,劈开族人冷漠的包围,劈开这吞噬人性的封建枷锁吗? 1907年的那个场景,就像一道伤疤,深深地印在林风眠的脑海里,也成为他日后艺术创作的基调,那个事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预示着他未来与传统束缚抗争的决心,也为他日后的艺术道路埋下了种子,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去反抗,去挣脱命运的束缚。 林风眠的童年并不快乐,母亲被人贩子拐走一事,在他年幼的心中投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他的父亲冷漠又自私,只把母亲当作生育孩子的工具,稍有不顺心就对她拳脚相加,年幼的林风眠,不仅要承受父亲的粗暴对待,还要亲眼看着母亲饱受折磨,生活充满了痛苦与压抑。 他小时候亲眼目睹父亲殴打怀着身孕的母亲,甚至差点被暴怒的父亲掐死,只有母亲,是他生命里唯一的希望和温暖,是她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从死亡的威胁中解救出来,用无私的爱保护着他幼小而脆弱的生命。 林风眠的母亲是瑶族人,血液里涌动着对自由的向往,染坊成了这对母子暂时躲避困境的地方,在那里,林风眠沉浸在各种颜色的染料中,深深被吸引,母亲则在一边温柔地看着他,默默鼓励他的爱好,染坊老板的出现,让林风眠的母亲看到了一点改变命运的希望,他们计划一起离开,逃脱这让人感到压抑的环境。 好景不长,他们很快被族人抓了回去,母亲要面临被沉塘的惩罚,那时,年仅七岁的林风眠挥舞着砍柴刀,瘦小的身躯却迸发出巨大的勇气,他想尽全力保护母亲,林风眠的行动感动了族人,母亲最终逃脱了沉塘的命运,但命运弄人,母亲最终还是被卖掉了,林风眠从此和母亲分离,这种奋力保护的结局,换来的却是母子分离,令人不禁思考,这样的保护或许也是一种残酷的现实。 林风眠八岁时,命运之神眷顾了他,他意外地得到一大笔钱,这笔财富足以让他的人生发生彻底转变,中学毕业后,他积极加入赴法勤工俭学项目,远赴海外,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法国,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西方艺术的学习中,像一块海绵一样从博物馆中吸收知识,为未来的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异国他乡,林风眠也遇到了爱情。在德国留学时,他与奥地利女孩罗拉相识,他们用字典沟通,克服了语言不通的困难,最终相爱并结为伴侣,但是,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罗拉在生孩子后因病离世,孩子也不幸夭折。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林风眠感到如同失去了整个世界,无比痛苦,之后,他与阿丽丝结婚,但这段婚姻更像是一种为了减轻痛苦的尝试,两人相处时间不多,感情也逐渐变得冷淡,抗日战争开始后,阿丽丝带着女儿去了上海,后来又搬到了巴西居住,林风眠再一次体会到失去家庭的孤独感。 林风眠晚年选择在香港安静生活,很少公开露面,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波折和分离,遭遇了各种困境,他的绘画艺术,巧妙地结合了西方绘画的方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他通过绘画,倾诉自己对于生命、对于爱、对于家乡的浓厚感情,也引发人们去思考人性和命运这些深刻的问题。 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轻轻说出我要回家这句朴素的话语,蕴藏着对母亲的深深依恋,对家乡土地的无尽怀念,也倾诉了他这一生漂泊在外、四处寻觅的艰辛历程,林风眠的艺术,仿佛是对不幸童年的弥补,是对母亲永恒之爱的歌颂,也像是对那个时代悲剧的轻声叹息。

0 阅读:0
醉卧桃花林间

醉卧桃花林间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