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山东,男子的舅舅是全县唯一一名战时一等功臣,还有个霸气的名字!然而,舅舅却从来没提起过这件事,连邻居都不知道他的功绩,甚至网上唯一一篇关于他的文章,还把名字写错了...... 4月17日刷到网友“九日儿”的一条视频,是讲述他舅舅曾经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表现的故事,虽然视频只有短短三分钟,却让笔者几度感动落泪。 山东济宁的麦田边上,老张头蹲在地头抽旱烟,身上的旧军装洗得发白。外甥小旭蹲在旁边扒拉手机,突然"嗷"一嗓子蹦起来:"舅!网上说你是一等功臣!"老张头烟锅子差点掉地上,眯着眼瞅屏幕——那条错把他名字写成"张作霖"的帖子,在县里传了四十年,到底还是让晚辈翻出来了。
小旭帮舅舅收拾老屋,从樟木箱底翻出个红布包。掀开三层油纸,里头躺着枚褪色的军功章,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立功受奖证书》。老张头当时脸就变了色,抄起笤帚要揍人:"瞎翻腾啥!"最后还是小旭用两瓶高粱酒撬开了话匣子。
1984年开春,刚满十九的张作林参军才仨月,就被拉到老山前线。他们连队接手的211阵地像个马蜂窝,对面越军的枪眼离着不到二十米。一号哨位藏在石头缝里,猫着腰进去得蹭一身血——前头驻守的兄弟刚牺牲,石头上还凝着黑褐色的血痂。
头天夜里,炮弹就跟下雹子似的砸过来。张作林和同年兵小王缩在猫耳洞,耳朵震得嗡嗡响。小王突然"哎哟"一声,胳膊被弹片削掉块肉。卫生员摸黑爬过来包扎,临走塞给他们半壶水:"省着喝,补给线断了。"
守到第四天晌午,太阳毒得能晒化石头。张作林正用刺刀挑罐头,突然眼前白光一闪——越军打来的燃烧弹在洞口炸了。等再睁开眼,四下黑黢黢的,手往脸上一抹全是血。小王拖着条伤腿摸过来喊:"班副!你眼睛......"话没说完,对面又是"咣当"一炮。
瞎了眼的张作林攥着冲锋枪,耳朵贴在地上听动静。哪边石子响就往哪扫一梭子,硬是扛到援军上来。两百米的撤退路,俩人爬了四个钟头,身后拖着两条血印子。直升机送到昆明医院,大夫说再晚半天,眼球都得烂在眼眶里。
伤愈归队那天,团长捧着军功章要给他开表彰会。张作林扭头就递了退伍申请:"眼睛落毛病了,打枪瞄不准。"其实心里惦记着猫耳洞里那些再没回来的弟兄——有个四川兵才十七,冲锋前把家里地址写他手心上,说要是回不去,麻烦往家捎句话。
回乡后的张作林像换了个人,县武装部敲锣打鼓送"一等功臣"牌匾,他连夜扛到村委会:"搁我这招贼。"民政干部要给他办伤残补助,他指着麦田说:"能走能撂的,吃哪门子救济。"就连亲闺女出嫁,陪嫁箱里塞的军功章都被他翻出来锁回箱子。
去年清明,小旭开车带他去百里外的烈士陵园。老张头揣着瓶衡水老白干,挨个墓碑倒酒。走到个青石墓碑前突然蹲下了,手指头哆嗦着摸碑文:"这就是扑光荣弹的小四川......"碑上照片里的小伙笑出俩酒窝,牺牲年龄永远停在十九岁。
如今老张头照旧天不亮就下地。村里小年轻刷短视频刷到他,举着手机问:"爷们儿,当年咋那么虎?"他抡起锄头夯地:"我要怂了,你们这会儿还能搁这儿玩手机?"说罢抻抻洗得发透的65式军装,对着西南方敬了个歪歪扭扭的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