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汉奸头子刘赐胜杀人如麻,游击队长叫来两个高手,限十日内除掉他,其中一人笑道:“锄奸而已,何须十日,五日足矣!”
当时,安徽明光县出现了一个大汉奸。
这个大汉奸叫刘赐胜。
刘赐胜与其他汉奸不同,别的汉奸,大部分都是贪生怕死之徒,只会欺负老百姓,没有什么本事。
但刘赐胜不一样,他身手不凡,枪法精湛,而且警觉性很高,明光县城的日军认为,刘赐胜是汉奸中少有的人才,所以就对他十分器重,多次委以重任。
从那以后,刘赐胜就死心塌地当汉奸。
为了讨日本主子欢心,这个汉奸开始疯狂屠杀抗日军民,但凡落到他手里的抗日军民,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刘赐胜会动用各种残忍的酷刑,将他们折磨得遍体鳞伤后,再当众杀害。之后,刘赐胜就把这些抗日军民的遗体吊在城门口,以此震慑其他抗日军民。
有时候,刘赐胜还把抗日军民的遗体扔在地上,强迫路过的老百姓从遗体上踩过去,但凡不踩,或者稍有犹豫,就会被刘赐胜抓起来拷打甚至杀害。
新四军认为,这个大汉奸太嚣张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便多次派人刺杀刘赐胜,但都没有成功。
刘赐胜知道自己罪行累累,新四军不会放过他,所以平时的活动十分小心,甚至连住所都不固定,加上明光县城是日军的军事重镇,在这里刺杀刘赐胜,难度很大。这就导致新四军的多次行刺均以失败告终。
在这种情况下,游击队长植品三决定派出两位得力干将,让他们刺杀刘赐胜。这两位得力干将,分别是张士根和徐征发,这两人从小练武,而且精通枪法。
更难得的是,张士根和徐征发绝非鲁莽武夫,他们心思缜密,智勇双全,两人多次配合夜袭日军据点,死在他们的日军汉奸数不胜数。在日伪眼中,张士根和徐征发就是活阎王,他们对两人怕得不行。
“限你二人十日内除掉刘赐胜!”植品三下令。
“何须十日,五日足矣!”张士根保证。
接下任务后,两人来到了距离明光县只有三里远的小曹庄打探关于刘赐胜的具体情况。小曹庄有一个教书先生叫曹东林,他对刘赐胜的情况十分了解。
曹东林告诉张士根和徐征发,刘赐胜手段凶残,附近的老百姓深受其害,无不对他恨之入骨,将他剥皮抽筋,奈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除掉这个大汉奸。
曹东林又说,刘赐胜不仅枪法准,而且开枪很快,上个礼拜,有一个地方游击队员发现了刘赐胜,正要开枪,却被这个家伙率先开枪击中,当场就牺牲了。
因此,必须抢在刘赐胜前面开枪,才能杀死他。
闻言,张士根和徐征发对视了一眼,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事,他们二人身经百战,对自己的拔枪速度还是比较自信的,自然不会把刘赐胜放在心上。
随后,两人开始了解刘赐胜的活动规律。
据了解,每天上午,刘赐胜都会到一个茶馆喝茶,这个茶馆附近经常有日军巡逻,对刘赐胜来说,这里还是比较安全的,所以他才敢多次在这里喝茶。
张士根和徐征发经过讨论,决定就在这个茶馆,当众为民除害。为此,两人首先持枪混入明光县城。
进城后,两人开始侦察茶馆周围的地形,还确定好了撤退路线。一切准备就绪后,两人决定分头行动,张士根假扮成茶馆的客人,在茶馆的角落里喝茶。
徐征发则假装成卖菜的小贩。
等了一段时间后,刘赐胜带着两个随从出现了,他们耀武扬威地驱赶着周围的老百姓,徐征发心里恨得牙痒痒,但表面上还是假装害怕,乖乖退到一边。
这时,巡逻的日军也从一旁经过,张士根和徐征发决定等巡逻的日军离开了,再下手。
等巡逻的日军离开后,徐征发快速从菜篮里掏出一支驳壳枪,对着挡住刘赐胜身体的两名随从各开一枪。
击毙两名随从后,徐征发快速调转枪口,对着刘赐胜连开两枪,这两发子弹全部命中刘赐胜。
但刘赐胜还有一口气,他的开枪速度果然很快,只见他转过身,对着徐征发所在的位置连开三四枪,好在徐征发及时压低身子,这才没有被子弹打中。
与此同时,坐在茶馆角落里的张士根听到枪声后,也迅速拔枪,对着刘赐胜连开两枪。这样,刘赐胜先后被四发子弹打中,后脑和腹部各出现了两个血洞。
这个血债累累的大汉奸,就这样被除掉了。
打死刘赐胜后,徐征发上前捡起刘赐胜的手枪,接着就对周围的百姓大喊:“鬼子杀人了,大家快点跑。”
听了徐征发的话,周围的百姓吓坏了,现场顿时乱作一团,张士根和徐征发见状,就趁机混入人群中,等巡逻的日军赶到时,两人已经不见了。之后,两人通过伪装,顺利回到了根据地,把刘赐胜被击毙的好消息告诉植品三,并受到了植品三的嘉奖和表扬。
大汉奸刘赐胜被击毙的消息传开后,在明光一带引起了很大轰动,老百姓纷纷拍手叫好。至于为日军办事的汉奸们,一个个都怕得不行,不敢再像之前一样肆无忌惮了,生怕落得跟刘赐胜一样的下场。
令人遗憾的是,杀死刘赐胜的张士根,后来在进城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另一位英雄徐征发,建国后担任过安庆人武部长,他于2015年去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