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邓小平派吕正操看望张学良,同时邀请他回大陆安度晚年,张学良:要我回大陆可以,但有三个条件。吕正操连忙追问是哪三个条件? 吕正操祖父和大伯父曾因踏过日本强占的铁路而遭到日本警察的毒打。 1922年,年仅17岁的吕正操在亲戚的介绍下加入了东北军,投身于张学良领导的卫队旅。 张学良推崇年轻人的理念更是让他充满希望。 吕正操不仅稳重内敛,言谈举止也深得上司的青睐。 在卫队旅中,吕正操因其文才被调到旅部担任文书工作。 张学良很快看中了这位年轻人,将他推荐进入讲武堂深造。 讲武堂是东北军的最高学府。 张学良在讲武堂的学习态度严谨,要求教官严格管教自己。 吕正操与张学良同为讲武堂的学员。 1925年,吕正操对奉军的派系争斗感到失望,在完成讲武堂学业后选择暂时离队回家。 此后,张学良主动找吕正操回来,任命他为副官,并逐步委派他担任秘书、参谋处长等重要职务。 在这些职务中,吕正操的能力逐渐得到了张学良的信任。 1936年,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了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 吕正操作为张学良的副官,参与了事变期间的筹谋。 张学良在蒋介石被软禁后,决定亲自送蒋回南京。 在张学良离开时,吕正操曾劝他三思,但张学良仍坚定地执行了自己的决定,最终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 1937年,吕正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开始积极参与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尽管中共多次呼吁释放张学良,但蒋介石始终未曾放手。 1984年,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从香港来到北京,进行商务洽谈,并特地拜访了吕正操。 在与吕正操的交谈中,张闾蘅提到,张学良十分挂念一些在大陆的故人,尤其是吕正操和万毅。 吕正操得知这一消息后,托张闾蘅带去一副健身球和几罐精选的茶叶。 同时,吕正操本打算写封信给张学良,然而担心信件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最终决定放弃。 1987年,张学良再次通过张闾蘅向吕正操表示问候,并带来了他的诗作。 吕正操读后,也回应以诗。 1991年,张学良应台湾当局许可,前往美国纽约探亲。 张学良和妻子赵一荻特意保持低调,并未公开行程。 与此同时,吕正操也前往美国,并通过张闾蘅与张学良联系上了。 两人约定在纽约私下会面。 张学良到达美国后,赵一荻因身体不适留在了旧金山,而张学良则暂时居住在纽约的一位朋友家中。 吕正操一行人首先抵达旧金山,在那里会见了赵一荻及其家人。 5月,吕正操应邀参加了张闾蘅为其母亲举办的八十大寿宴会。 翌日,吕正操一行便前往纽约,最终与张学良在朋友贝太太家成功会面。 两位老人因多年未见,情感深厚。 相识时,张学良立即认出了吕正操,两人紧紧握手。 在会谈中,吕正操赠送了张学良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包括《中国京剧大全》及相关录音带、碧螺春茶叶、以及著名画家袁熙坤为张学良所绘的肖像等。 张学良在欣赏这些礼物的同时,感慨万分。 在宴席上,吕正操也讲述了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经历,尤其是东北军的抗战故事。 此后,吕正操再次拜访了张学良。 此次会面的地点设在曼哈顿的一家瑞士银行里。 银行的经理办公室成为了这场密谈的场所,而会面时间则被选在了银行工作人员下班后。 会后,张学良与吕正操一同进入了经理办公室。 吕正操首先递给张学良一封来自邓颖超的信,信中传达了中央对他的关切。 邓颖超在信中诚挚地邀请张学良回到家乡。 张学良听后,专注地将信件展开,仔细地读了每一行字。 读完信件后,他对邓颖超表示了感谢。 张学良深知一旦行动,可能会引发两岸的政治波动。 因此,尽管他非常渴望回家,张学良还是决定暂时压下这份心情。 就在两人交谈时,阎明光也加入了进来。 她是张学良的老友阎宝航的女儿。 阎明光提到,上海有一位极为出色的眼科医生,建议张学良不妨去上海看看眼睛。 然而,张学良明确指出,他不希望因此获得特殊待遇。 他进一步提出了回大陆的三项要求:不希望有任何欢迎仪式,不见记者,并且大家见面时不要搞任何形式的恭维。 谈话进行了近三小时,内容涵盖了张学良对新中国情况的关切以及对家乡辽宁海城的兴趣。 谈话中,张学良还询问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近况。 第三次会面极为特殊,吕正操提出邀请张学良到中国大使馆的别墅作客。 张学良理解吕正操的心意,欣然同意了这一邀请。 使馆的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给予了张学良充分的接待准备。 参考文献: [1]王美平.日本外务省对张学良认知的转变与九一八事变的引爆[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35(1):49-62F0002,190
1991年,邓小平派吕正操看望张学良,同时邀请他回大陆安度晚年,张学良:要我回大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18 21:48:25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