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年,包拯离世出殡。然而,他在临终前向女婿文效交待了一事:“我死后,为我准

盼南 2025-04-19 06:52:24

1062年,包拯离世出殡。然而,他在临终前向女婿文效交待了一事:“我死后,为我准备21口棺材,到时这些棺材从7座城门同时抬出去。”900多年后,包公墓的挖掘,千古谜团得以解开。 都说“清官难理家务事”,但包拯偏不信邪,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正义的光芒能照亮那些弯弯绕绕的人情网。当然了,这么刚的结果就是,他得罪的人那是一大堆。 到了公元1062年,包拯大人驾鹤西去,临终前跟女婿文效说:“我走了以后,你给我准备21口棺材,从7个城门一块儿抬出去。”这遗嘱听起来是挺逗的,但里头学问大了去了。包拯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活着的时候得罪了不少大佬,墓地要是暴露了,说不定就得被人刨坟掘墓、“挫骨扬灰”了。所以,他就来了这么一手,让后人根本找不到他的坟头。 包拯这辈子,那可是专为正义奔波,就拿那个割牛舌的案子来说,他略施小计就把凶手给揪出来了。这事儿不光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还说明了他心里装着老百姓。不过,就这么个有功之人,死后到底埋哪儿了,愣是成了个千年的谜。有人说他回了老家安徽合肥,也有人坚信他就在河南开封。 一直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合肥那边儿有个钢厂搬家,结果挖出来个小古墓。墓里头虽然不豪华,但规格不低,有十二时辰神仆和金丝楠木的棺材,一看就是宋朝二品以上的大官。专家们一合计,墓里的34块骨头是一位60多岁的老爷们儿的,跟包拯的年龄能对上。最关键的是,墓志铭上白纸黑字写着呢,这就是包拯和他夫人董氏的合葬墓。包拯的墓咋就选在了这么个旮旯角儿呢?说起来也是缘分,南宋那会儿,金军闹腾得欢,守墓人怕包大人被打扰,就悄悄地把他老人家遗骨搬到了这儿。这小墓啊,虽然没有那些大佬们的墓那么气派,但就因为不起眼,倒是完整地留下来了。这就跟鲁迅大爷说的似的,“有的人活着呢,跟死了没啥两样;有的人死了,那精神头儿比活着还亮堂!”包拯,那就是后者,死了几千年了,光芒还是照得人睁不开眼,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0 阅读:0
盼南

盼南

零碎的岛会找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