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在美国将成为奢侈品
145%关税让1只熊猫玩偶卖80美元
一只原本售价32美元的熊猫玩偶,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的一家玩具店里,价格标签突然跳到了80美元。店主艾米·卢瑟福站在货架前,苦笑着说:“如果关税加到145%,这个价格连我自己都觉得离谱,可我能怎么办?”
这一幕背后,是美国政府挥舞的“关税大棒”。自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华加征145%的“对等关税”后,美国小商户的日子变得愈发艰难。艾米的玩具店里,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而这些商品的成本因关税直接翻倍。洛杉矶的玩具店主何塞·加西亚同样焦虑:“周围的店铺已经关了好几家,我们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讽刺的是,在纽约特朗普大厦的纪念品商店里,货架上依然摆满来自中国的小商品,只是“Made in China”的标签被价签刻意遮挡。这一“掩耳盗铃”的操作,被央视记者徐德智当场拍下。全球化产业链的现实,显然不是一纸关税令就能改变的。
更戏剧化的是,美国政府一边高调加税,一边偷偷摸摸地豁免。4月11日深夜,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悄悄发布公告,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移出高关税清单。文件发布时间选在周五深夜,平台冷门,措辞模糊,连白宫都拒绝回应。这种“白天喊打,晚上让步”的操作,连共和党前议员乔·沃尔什都忍不住嘲讽:“如果关税这么好,为什么要有这么多豁免?”
普通民众的感受更直接。弗吉尼亚州居民帕克斯顿·贝克担忧,物价飞涨会让人们捂紧钱包,消费萎缩将引发裁员潮,最终拖垮经济。“这简直是自残!”前白宫经济顾问伯恩斯坦直言不讳。连苹果、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也暗自庆幸,若没有豁免,他们的利润恐怕要被关税吞噬。
贸易战的代价最终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艾米店里的熊猫玩偶涨价后,销量直线下滑。她无奈地说:“人们宁愿去买二手玩具,或者干脆不买。”而美国政府一边喊着“让制造业回流”,一边面对现实——美国缺乏完整的产业链、高昂的成本和熟练工人,所谓的“产业回归”更像空中楼阁。
这场闹剧中,唯一“赢家”或许是某些政客的竞选口号。但现实是,从玩具店到科技公司,从主妇到经济学家,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关税战没有胜利者,只有满地找牙的狼狈。
中国被曝已不再生产出口美国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