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人机共跑半马2025年4月19日,北京亦庄举行了全球首个“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其中的科技亮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机器人硬件设计
- 轻量化与散热设计:如“天工Ultra”身高1.8米,采用碳纤维外壳等轻量化材料,腿部低惯量设计,并搭配风冷散热技术和石墨烯散热技术,将核心温度控制在60℃以内,提升续航和稳定性。“幻幻机器人”采用石墨烯散热系统,续航达4.5小时。
- 仿生设计与关节优化:“天工Ultra”的刚柔耦合腿部设计,减少奔跑冲击力。“旋风小子”队的N2机器人穿上29码童鞋,缓解关节磨损,通过压力传感鞋垫实现复杂路况下的重心调节。宇树G1采用仿生肌腱驱动,以35kg的轻量化机身实现2小时续航。
机器人算法与智能控制
- 环境感知与动态避障:清华通班队的“夸父”机器人通过深度强化学习,从人类步态数据中提取10万+样本,实现0.1秒级动态避障。加速进化的Booster T1搭载Nvidia AGX Orin芯片,实时分析赛道情况,自动调整步幅节奏。
- 导航与定位技术:部分机器人采用半自主导航,后方工程师实时监控调整。一些机器人依靠信号发射器引导跟随领航员奔跑,还有的通过高精度定位技术来确定自身在赛道上的位置。
能源管理技术
- 电池快换技术:比赛规则允许机器人在2.5公里间隔的补给站更换电池,“热插拔”技术可使换电最快在10秒钟内完成,平衡了技术现实与完赛目标。
赛事规则与监管创新
- 独特的赛事规则:机器人允许通过更换电池或机器人接力完赛,但每次更换机器人需罚时10分钟,最终综合完赛时间和稳定性评定奖项,这考验了机器人的技术稳定性和团队的战术安排。
- 技术监管保障公平:每支机器人队伍都配置了佩戴音像记录仪的随行裁判,将全程监督换电、维修等操作,以保障比赛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