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 3 月 24 日,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戴恩斯刚结束访华行程没几小时,咱中国国务院就正式公布了《反外国制裁法实施规定》的全文。这部被西方媒体视作 “前所未有的反制利器” 的规定,以 22 条具体条款为架构,搭建起覆盖外交、金融、移民等多个领域的反制体系。当美方还在那儿纠结要不要对咱中国极限施压的时候,咱中方已经果断掏出法律武器,给这场新型大国竞争划出了红线! 戴恩斯这次来中国,被美方赋予了好多使命。作为特朗普政府首个访华的高级官员,他对外宣称这次会谈 “富有成效”。可咱中方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出台反制新规,很明显,这和美方的说法存在不小的温差。实际上,美方早就暴露了想用芬太尼问题当谈判筹码,逼迫中方在关税、台海等问题上让步的意图。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之前就明确指出,美国把关税当成武器,这就跟 “回旋镖” 似的,最后肯定会伤到自己的经济利益。 新规的第一条就明确了 “包括但不限于” 原则,这意味着中方的反制措施不会被具体列举的内容限制住。据中华网等权威媒体透露,反制工具箱里有资产冻结、交易禁令、签证限制等实实在在的打击手段,还建立了跨部门协同机制,来保证执行效率。这种 “反向长臂管辖” 对那些参与对华制裁的外国实体威慑力巨大,任何想钻法律空子的行为,都逃不过精准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特别强调了 “对等反制” 原则。就像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说的,中国一直秉持着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的外交理念。从以前的例子就能看出来,中方对加拿大、美国军工企业等实施的反制措施都很有效果,这次立法更是让反制行动变得更系统、更具可操作性。环球时报评论说,这不仅是对霸权主义的有力回击,更是维护国际公平秩序的必要行动。 眼下,中美关系正处在关键节点。美方一边寻求对话合作,一边却在台海、科技等领域不停地制造摩擦。中方通过立法筑起 “防护墙”,这可不是拒绝沟通的信号,而是用明确的立场表明:对话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任何施压胁迫的行为,都会遭到咱们坚决的反制。就像国际观察人士说的,当美国政客还沉迷于 “规则利己主义” 的时候,中国已经靠着科技突破和制度完善,为新型大国关系开辟出了更有建设性的发展道路。
就在3月24日,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戴恩斯刚结束访华行程没几小时,咱中国国
晨光闪说事
2025-04-19 14:35:03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