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周总理意外被捕,没成想审讯人员见到周总理后,竟趁人不注意,低声对周总理说:“老师,我是您的学生……”
1927年4月12日凌晨,被蒋介石收买的黄金荣、杜月笙等上海青帮头目,纠集了一大批青帮流氓,冒充工人向驻派在各处的工人纠察队突然发动袭击,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当时,刚刚成功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将北洋军阀赶出上海的周总理,自然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敌人提前针对周总理策划了一系列行动。
4月11日深夜,周总理突然接到敌人通知,让他和纠察队副总指挥一起到第26路军第2师商量重要事项,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意识到这是敌人的圈套,纷纷反对周总理赴会。
其实,周总理也深知此行凶多吉少,但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挽回局势的机会,周总理还是坚持以身涉险,毅然前往第2师师部。
结果,周总理一行刚进入第2师师部,就被收走了武器,接下来的谈判剑拔弩张,可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周总理敏锐发现,敌人是在故意拖延时间。
周总理当即表示要离开,称有重要工作需要开展,但敌人岂会轻易让周总理离开,反而继续拉着周总理谈判,心急如焚的周总理,只能一边与敌人周旋,一边思考对此。
又过了一会儿,当时间来到4月12日凌晨时,周总理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密集的枪声,他立即意识到,丧心病狂的敌人,已经开展行动了。
周总理心急如焚,非常惦记工人纠察队的兄弟们,立即站起来,高声质问敌人,为何扣留他,并表示必须要离开,他要回到工人纠察队兄弟们的身边,与大家共同战斗。
见周总理已明确表态,敌人也不装了,直接表示不可能放周总理走,并让周总理立即投降,周总理并没有被荷枪实弹的敌人吓住,反而义正言辞的怒斥敌人。
敌人没想到周总理竟有如此胆识,在此种情况下,依然奋起反抗,一时之间也没了主意,只能低下头小声说,自己只是奉命行事,无法放周总理离开。
就在这时,第26军党代表赵舒赶了过来,他已获知周总理误入圈套,经过赵舒的反复周旋,周总理最终成功脱身。
刚刚化险为夷的周总理,立即往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赶,他要与工人兄弟们并肩作战,但还没等他抵达总指挥部,就获知敌人已占领总指挥部,只能无奈前往他处暂避敌人锋芒。
周总理连夜前往浦东贫民区的棚户区躲避,可天一亮就被第26军第7团的士兵们发现,并将他押送到7团团部审问。
第7团团长鲍靖中,听到手下报告后,立即赶到现场,屏退手下,走到周总理跟前附耳轻声说道:“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我会想办法帮您脱身的。”
原来,鲍靖中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他在校学习期间,周总理恰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由于周总理极具人格魅力,包括鲍靖中在内的很多学生,都非常敬佩周总理。
因此,鲍靖中听说被抓的是周总理后,立即决定放了周总理,鲍靖中立即让手下找来一套军装,打算让周总理穿上军装后伪装成普通士兵离开。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周总理刚换好衣服,正准备跟鲍靖中往团部外面走时,竟然碰上了急匆匆走过来的该师政治部主任酆悌。
鲍靖中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周总理被捕后,师部就如何处置周总理发生了激烈争吵,大多数人都表示,要将其就地枪决。
鲍靖中深知老师的为人,这才决定趁乱放了周总理,却没想到,眼看就要成功了,竟碰上了政治部主任酆悌,他担心酆悌是来迫害恩施的,可鲍靖中没想到的是,酆悌此行也是来救周总理的。
原来,酆悌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他同样被周总理的魅力所折服,视周总理为恩师,他原本打算前来劝周总理写一个“自愿脱离共产党”声明,先保住周总理的性命。
可酆悌也深知恩师的性格,绝不可能为了活命做这样的事情,就在酆悌一筹莫展时,突然看到乔装打扮的周总理,又看到旁边的鲍靖中,酆悌立即反应过来,鲍靖中这是打算放了恩师。
酆悌见此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点破此事,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周总理,随后简单询问鲍靖中军内的一些琐事,就让鲍靖中和周总理离开了。
鲍靖中护送周总理离开团部后,又将周总理护送到上海火车站附近,直到确保周总理彻底安全了,才返回团部,周总理随后也顺利离开上海,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已担任第20军团副师长的鲍靖中因伤离开部队,前往南京定居,自此彻底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一直十分惦记鲍靖中这个学生,先后委托多人帮忙打听鲍靖中的下落,终于在1956年,与鲍靖中取得联系,并在1957年成功见面。
这是时隔多年后,这对师生的再次相见,自然聊了很多事情,周总理十分关心鲍靖中的生活,特意嘱咐南京当地领导,要对抗战有功的鲍靖中予以照顾。
周总理一生风度翩翩,极具人格魅力,也正因为如此,才获得了学生的尊重与支持,其脱险过程,不得不让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