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协议幻想”背后的美债困局与中美博弈
特朗普近期关于中美协议的言论,再次引发舆论热议。他先是宣称将很快与中国达成协议,在未得到任何积极回应后,又抛出“即便无法达成协议,设定目标也不错”的荒诞言论,最后仍固执地强调“三到四周内事情就能全部搞定”。这番自说自话的表态,暴露了其在中美谈判中急于求成的心态,更折射出美国当下严峻的经济困局。
从特朗普的言行来看,这种近乎“癔症”式的表态,本质上是其在中美谈判僵局下的焦虑体现。美方至今未收到中方主动沟通的信号,特朗普却仍在幻想协议的达成,如同“守株待兔”般等待电话,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其所谓“设定目标也挺好”的说法,不过是在谈判无果时的自我安慰,既缺乏实质性内容,也未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
而特朗普之所以如此迫切地想要在短期内达成协议,根源在于美国沉重的债务压力。今年6月,将有高达6万亿美元的美债面临到期。若各国投资者拒绝以旧换新,选择抛售美债,美国政府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甚至可能陷入债务违约的困境。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特朗普急需通过与中国达成协议,稳定国际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缓解美债到期的巨大压力。
然而,中美谈判绝非美国单方面幻想就能推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秉持原则,对于未经过平等协商、缺乏实质诚意的协议,绝不会轻易妥协。正如网友所言,“没签过的字,就如同厕所里的纸”,中国绝不会接受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条款。若美国真想在短期内推动谈判取得进展,光靠口头承诺和幻想远远不够,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在尊重中国核心利益的基础上,以平等姿态展开对话。
特朗普的“一个月期限”看似自信满满,实则充满无奈与焦虑。在中美博弈的大棋局中,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坚定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应对各种挑战。美国若不能认清现实,放下傲慢,即便再迫切地期待协议达成,最终也只能是一场空。
用户10xxx72
坚决不能再买美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