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运城,有位老爸的儿子在日本留学。2月份时,他花了15113元在某个网站买了张8月份去日本的机票,想趁机会去探望儿子。可事情有变,他要改签,没想到手一抖,点了退票选项!谁知一退票直接扣了14263元,足足94%的钱都没了,这让他觉得这简直是黑心抢钱啊。网站方面说是他误操作,得自己负责,毫不留情;接着又把责任推给了航空公司,航空公司则为自己冤屈,表示根本没收到任何订票和退票的信息。老爸坚持不肯相信,结果平台最终退回了5221元。虽然退了点钱,但他依旧气得火冒三丈,对平台的处理方式十分不满。 3月29日,高先生向大象新闻爆料他的一桩烦心事,这事儿就像扔进水里的石头,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反响,大家个个都为此气愤不已。 高先生的儿子在日本留学,这让他心里总有些不安,做父母的嘛,时常挂念着孩子,想着去看看儿子。 毕竟儿子在异国他乡,不知他适应得怎样?水土合不合?吃的习惯吗?住得还好吗?看一眼,父母心里才能放下心来。 机票虽然贵得离谱,高先生却觉得花得值。这要是不去一趟,他心里总是悬着,吃不好喝不好,根本就没法安心。 2月27日,高先生在某个平台上花了15113元,狠心订了趟8月3日至11日的家庭机票,往返北京和东京。 对许多普通家庭而言,这笔钱可不算小开销,但高先生觉得,这笔花费是值得的。 计划赶不上变化,没能出发,就遇到状况变了,只好临时改签。 结果,高先生在某个手机app上操作,可能是手抖了或者心情分散,他居然点了退票。 结果,高先生的改签变成了退票,损失可真不小,94%的钱都扣了,15113元的机票费,扣了14263元,最后他只拿到850元。 高先生立马慌了,没想到一下子就损失这么大。他在发现错了的5分钟内,就急忙拨打某平台的客服,想弄回订单或者改签补差价,然而却被拒绝了。 没想到,客服一脸认真地说,误操作是高先生自己的责任,得自己承担后果,这是平台的规定,必须遵守。 高先生一听,心里气得要命,真是个误操作,居然扣了这么多钱。而且距离8月份的航班起飞时间也已经这么久了,根本不是差个几天,平台居然说这是由于自己造成的损失,这扣费实在是太离谱了。 高先生坚持自己的观点,跟客服争得不可开交,结果客服却完全不让步,甚至把责任推给了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自然不想背这个黑锅,因为他们根本没收到高先生的订票或退票信息,那边的某个平台也没把他的相关信息传递过来。 看到1.4万多的辛苦钱被扣走,儿子又没达成心愿,高先生心里可不甘了。经过多次交涉,某个平台就像挤牙膏一样,终于又退给高先生5221元。 高先生心里就憋着不爽,提前四个月退票,怎么能扣这么多钱呢?这不还是抢钱吗?那平台的规定简直就像霸王条款,让人咋能接受! 高先生这么执着,平台也回应了,表示按照规定要扣手续费,事情正在处理当中。 高先生虽然能理解扣手续费的事儿,毕竟他自己也有个责任,可是那手续费扣得也是太离谱了,直接把机票的94%都给扣了!这种金额他真是接受不了。退票扣点手续费是可以的,但要是收那么多,那简直就是明着抢钱嘛! 汽车票、火车票和船票的退订规则都挺简单,偏偏就飞机票最麻烦,实在是跟出行者的需求不太匹配。真的得好好审查一下航空部门,看看能不能对机票规定进行个大修改。 《民法典》第497条明确指出,若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自己的责任,增加对方的责任,或限制对方的主要权利,这种格式条款就会无效。 平台单方面设定的退票扣94%费用这一条款,可以视为格式条款。 这一条款在消费者误操作后直接扣94%费用,也就是14,263元,远远超过了行业的合理标准。一般来说,国际机票提前几个月退票的手续费都不会超过50%。这显然是不合理地加重了消费者的责任,限制了消费者的主要权益,高额的退票费实际上剥夺了消费者对机票款的主要财产权。 虽然平台说用户得自行承担误操作的后果,但其实并没有用技术手段来防止这种情况,比如说弹窗再确认一下退票的事。而且,在购票的时候也没有明显标示退票扣费的比例,导致消费者很难注意到相关条款的内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明确指出,消费者有权享有公平交易。消费者在买东西或享受服务时,应该得到质量保障、合理的价格和准确的计量等公平交易条件,此外,还可以拒绝商家的强制交易行为。 平台扣掉94%的费用,明显违背了价格合理的原则。国际机票如果提前4个月退票,航空公司根本没收到订单信息,平台也没实际支出成本,真正的损失几乎为零。收取14,263元的手续费没啥合理理由,这简直就是变相强制交易。 平台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利用格式条款设置了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9条明确指出:如果经营者违反法律和法规获取不正当利益,将被责令纠正,并没收其违法所得,还可能面临不超过违法所得5倍的罚款;若情节严重,则需要停业整顿。 平台把94%的费用扣掉,这种做法算是暴利啦。按照民航行业的惯例,国际机票如果提前几个月退票,手续费一般不会超过票价的30%-50%。 平台扣掉94%的费用,完全超过了正常范围,而且也没给出成本核算的依据,比如航空公司实际收的退票费。 若平台实际给航空公司的退票费用远低于14,263元,那么这部分差价就成了违法所得,市场监管机构可以根据这个条款对平台进行处罚。 您对这起案件有啥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哦! 谢谢大家的关注!希望大家每天跟着案例学法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山西大同这案子,还有多少人被蒙在鼓里!背后藏着的关键信息,你们发现没?这
【4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