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罕见否决俄罗斯提出的天然气管道过境方案,管道要么通过蒙古,要么直接与中国接壤。中国的能源生命线必须中国自己说了算!
4月15日,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在举办的欧亚石油天然气论坛上,中方代表公开驳回了俄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提出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过境哈萨克斯坦的计划。 我们给出的理由很明确,2007年开建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经是从哈萨克斯坦过境的,而且现在承担的负荷超重了,如果西伯利亚力量2号继续从哈萨克斯坦过境的话,成本根本无法承受。
“俄方正在研究的这个方案,是不现实,它根本行不通”。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因为中俄天然气管道途径哈萨克斯坦的话,就必须一直往东从新疆输入我国,那么国内就必须再远距离建一条管道。 为啥不用原来已经建好的管道呢? 而本来塔里木盆地、甘肃和山西西部都在产天然气,通过西气东输管道向东部运气。西伯利亚力量2号预期输气是5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管道必然承受不了如此大的负荷。 同时我们也给出了我们的方案,那就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途径蒙古是可以讨论的。 除此之外,中方给出了第二条方案,那就是从俄罗斯远东经过后贝加尔斯克入境,直插中国东北,跟西伯利亚力量1号一样。 虚线为2号线途径蒙古的方案 将中国海外能源生命线全押在一个国家身上,正如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碎俱碎,这也是当初为何西伯利亚1号线必须直接与中国接壤的原因。 中国目前一共有三条天然气跨境输送管道,分别是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这个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其实就是中俄天然气管道全段的国内部分,俄境内的一段就是西伯利亚力量1号。 2014年5月,中俄敲定30年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输华大单,同年9月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率先开建,2015年中国境内的对接管道随后动工。 中国境内的中俄东线管道是分三段建设的,分别是黑龙江到吉林的北段、吉林到河北的中段以及河北到上海的南段。 2024年12初,中俄东线管道北段、中段和南段全线打通,来自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能直接输送到最南端的上海,俄一年就能通过管道满负荷将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送往中国。 难道如此大的专线管道也满足不了中国的需求吗?搞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动机是什么? 但即便达到了最大产能380亿立方米,相比于2023年中国一年近4000亿立方米的消耗量,俄罗斯的送气量也仅占到了9%左右,中国对外天然气依赖度仍高达42%。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已经丧失在欧洲天然气的主导地位,2023年、2024年累计亏损170亿美元。 所以中国为了打破中东、澳大利亚单一的天然气进口渠道,再加上该公司迫切在远东需求新的盈利点,所以早在2014年中俄双方一致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搞了个原则性的供气协议,但因为双方目前在价格和输气线路上还未达成一致所以一拖再拖。 现在西伯利亚力量1号给中国送气的单价,是比俄出口到土耳其和欧洲的价格更低的,但问题是西伯利亚如果途径第三国,高昂的建设成本到底谁来承担、2号线的天然气单价怎么定价都是比较难协商的问题。 除了价格问题外,路线选择也是双方的一个争执点,俄罗斯希望走蒙古或者中土哈线,但我们更倾向于继续走东线或者从阿尔泰入境,尽量避免经过第三国。 目前根据欧亚石油天然气论坛上中方释放的信号,我们是直接推翻了途径哈萨克斯坦的方案,原因也很明确。 已经现在过境哈萨克斯坦的管道已经有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线,这条管道是途经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最终从新疆霍尔果斯进入中国的,目前是全球最长的天然气管道。
这条线路是中国跟土库曼斯坦合作的一条线,每年最高输气为600亿立方米,肯定无法再承受西伯利亚力量2号500亿立方米的设计量,所以经过哈萨克斯坦就必须再修一条管道。 一个国家同时过境两条前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这点我们肯定是不答应的,所以这个方案就被否决了。 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两个方案,过境蒙古和直接接壤中国,西伯利亚力量2号能否定下来,就看接下来中俄双方怎么谈了。
根据4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已经超过70天没有进口来自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作为天然气消耗大国,我们有这样的底气,得益于境外陆地天然气管道的布局。 除了中俄天然气管道、中国-中亚管道外,中缅管道一年向中国的输气量也达到了120亿立方米,这些管道共同组成了中国海外天然气进口的布局。 2019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到全年总进口的40%,但时至今日,这个份额已经降到了30%。 中国一直致力于平衡各地区供气的份额和所占的影响力,西伯利亚力量2号可以搞,但是不急,海外进口天然气的主导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