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中国通过《中苏米格-21技术转让协定》获得米格-21F-13型的生产

沉着讲历史呢 2025-04-20 16:30:40

1961年,中国通过《中苏米格-21技术转让协定》获得米格-21F-13型的生产权。1964年,沈阳飞机制造厂用苏联散件组装的首架歼-7试飞成功,1966年首架国产歼-7完成首飞。早期型号(如歼-7I)保留了米格-21的基本设计,但通过增加一门30毫米航炮、改进进气道调节锥等提升了近战能力。 1970年代,成都飞机制造厂对歼-7进行深度改进,换装涡喷-7乙发动机(推力提升至6100公斤),取消可调进气口,缩短了起降距离。出口型F-7B可挂载法国R.550“魔术”导弹,成为首个兼容西方武器的歼-7型号,在两伊战争中表现优于苏联米格-21MF。 歼-7E/G:1990年代,歼-7E采用双三角翼设计,机动性接近第三代战机,而歼-7G加装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头盔瞄准具,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成为“米格-21终极改进型”。 歼-7的生产持续至2013年,期间衍生出20余种型号。中国空军于2023年完成所有歼-7的退役,转而换装歼-10、歼-16等先进战机。 歼-7作为中国航空工业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里程碑,不仅守护了国土防空,更以高性价比和适应性成为全球第二代战机的经典。其退役标志着中国空军进入五代机时代,但其技术遗产仍在“枭龙”“山鹰”等机型中延续。在国际舞台上,歼-7的传奇仍在亚非国家的天空续写,成为中国军工“质优价廉”的代名词。

0 阅读:126

猜你喜欢

沉着讲历史呢

沉着讲历史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