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挺多美国华人发视频,说那边超市物价稳定,鸡蛋卖得比国内还便宜。有人顺带阴阳怪气,说国内网友被洗脑成只会喊口号的土包子。 要我说,这帮人活得最拧巴,在美国被当二等公民,回国又要装洋气。明明自己混不进白人圈,偏要硬凹高人一等的姿态,既要赚国内流量又要贬低同胞,结果两边都不待见。这种自我催眠的优越感,除了骗自己还能骗谁? 先说说美国超市物价,2025年4月,美国一打鸡蛋涨到19.99美元(约146.71人民币),婴儿奶粉一罐49美元(约359.63人民币),进口商品平均涨价30%。而普通美国人月薪3000到5000美元,税后能剩多少?房租占大头,纽约曼哈顿一室公寓月租2000美元起,再加上医保、教育、税,剩下的钱够干啥? 再看国内,上海普通超市鸡蛋5块钱一斤,奶粉200块一罐,虽然收入低但物价也低。可这帮人偏要拿美国物价对比国内,说“美国肉便宜菜贵”,却不提自己在那边赚的是美元花的也是美元。 有人说中美两国经济差距对比不能老看物价,还得看看实际购买力。可真要这么算,美国又得拉下一大截——就说纽约的麦当劳巨无霸,2021年卖63美元,上海同期卖22人民币,按汇率算人民币购买力是美元的3.288倍!换句话说,在中国,你花一块钱就能买到的东西,在美国得花21块钱! 既然如此,为啥他们还故意颠倒黑白呢?其实,根子在身份认同上。 在美国,华人被当二等公民是常态。2023年纽约地铁有华裔家庭遭暴打,2024年布碌仑华人母亲带儿子出门被骂“滚回中国”。就算你英语流利、西装革履,白人同事照样在聚餐时问你“用筷子难不难”。硅谷华人工程师年薪20万,却进不了管理层,因为老板觉得“亚洲人脸孔不够权威”。 很显然,他们接受不了这个结果,只能回国装洋气,在社交媒体上晒美国生活,贬低国内。有华人博主拍视频说“美国空气都是甜的”,结果被扒出住在洛杉矶郊区,房子是租的,车是二手的。还有人拿美国超市物价对比国内,说“美国牛肉2美元一磅”,却不提自己在华人超市买打折肉,平时连有机蔬菜都舍不得买。 说到底,这种拧巴是文化认同的撕裂。第一代移民怀念故土,第二代移民想当美国人,结果哪边都不接纳。就像谷爱凌,说“在中国是中国人,在美国是美国人”,但两边都有人质疑她的身份。这种困境,不是靠装洋气能解决的。
去印度尼西亚的华人能理解,去泰国的华人能理解,去马来西亚的华人能理解,去美
【80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