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底,西安城一夜风云突变,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扣押了蒋介石。多年后,张学良在台湾回忆这段往事时,淡淡地说:“西北军没啥用,杨虎城是个好人。”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恩怨与牺牲。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多次劝蒋介石抗日,但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拒绝了他的建议。面对华北沦陷和东北失守,张学良愈发感到沮丧。此时,杨虎城的部下赵寿山提出了扣押蒋介石逼其抗日的计划,杨虎城当即同意,并说服了犹豫不决的张学良。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的东北军包围了蒋介石的住所华清池,蒋披着睡衣逃跑,最终被擒。与此同时,杨虎城的部队控制了西安城内的交通要道,接管了电台和政府机关,确保局势平稳过渡。
西安事变震动全国,南京方面调兵遣将准备讨逆,而共产党则派出周恩来调解。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周恩来多次会谈,讨论如何和平解决危机。张学良逐渐意识到不能走极端,不愿杀害蒋介石,担心引发更大内战。杨虎城则主张严惩蒋,但在张学良的劝说下,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12月25日,蒋介石承诺抗日,张学良亲自护送他返回南京,杨虎城极力反对,但未能阻止。张学良因此被软禁五十四年,直到晚年才重获自由;而杨虎城则于1949年解放前夕被蒋介石秘密处决,全家无一幸免。
晚年的张学良常常沉默,提及西安事变时总是感叹:“我拖累了他。”他敬佩杨虎城的义气与担当,认为他是真正为了抗日可以豁出命的人。然而,他对西北军的整体评价并不高,认为这支军队战斗力不强,思想也不统一。张学良曾视察过西北军营,发现士兵训练松散,纪律不佳,这让他心生不安。
张学良那句“西北军没啥用”,并非针对杨虎城个人,而是对整个西北军的看法。他认为东北军虽然不是本地部队,但执行力强、纪律好;相比之下,西北军内部矛盾重重,部分人甚至主张枪毙蒋介石。杨虎城在这种压力下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张学良晚年住在台湾景美山上,常独自一人坐着晒太阳,偶尔自言自语:“杨虎城是个好人。”他说这话时眼眶泛红,心中充满了悔意。西安事变是一场豪赌,张学良失去了自由,杨虎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共同书写了一段悲壮的历史,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