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与特定类型的人做朋友确实会让人疲惫不堪,从日常相处的各个细节就能深刻体会到这种消耗感:
1. 习惯性反驳型:这类人仿佛自带“反驳开关”,无论你说什么都要唱反调。课堂小组讨论时,你精心准备的方案刚阐述完,对方立刻皱眉摇头,用片面的观点全盘否定,哪怕你的想法有诸多可取之处;分享生活趣事,比如发现一家超好吃的食堂窗口,对方也会说“也就一般吧,我觉得隔壁的更好”。长期相处,你会逐渐害怕表达观点,生怕又引发一场毫无意义的争论,在他们面前越来越沉默。
2. 缺乏共情不理解型:当你熬夜复习却在考试中失利,满心委屈想倾诉时,对方一句“谁让你平时不认真”瞬间浇灭所有情绪;分享参加社团活动的挫折,得到的回应是“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他们永远站在制高点指责,无法体会你的情绪和处境。慢慢地,你会把心事藏起来,不再向对方袒露内心,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远。
3. 边界感缺失不尊重型:未经允许随意翻看你的手机、笔记本;在朋友圈未经同意就发布你的丑照;嘲笑你的兴趣爱好,贬低你喜欢的偶像或书籍。更过分的是,在你明确表示不满后,他们还嬉皮笑脸不当回事,觉得“大家这么熟,没必要计较”。这种不尊重的行为,会让你在这段关系中不断自我怀疑,丧失安全感。
4. 利己主义双标型:双标的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你帮他们带饭、占座,稍有延迟就抱怨连连;可他们自己忘记帮忙时,轻飘飘一句“我忘了”就想翻篇。小组作业,他们敷衍了事却要求平分功劳;而你稍微有一点疏漏,就被指责不负责任。这种区别对待,让你在关系中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同等回报,内心充满委屈和不甘。
5. 情绪不稳定消耗型:这类人就像行走的“情绪炸弹”,前一秒还和你有说有笑,下一秒就因为一点小事冲你发火。比如你不小心碰掉了他的东西,立刻换来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他们心情不好时,无论你怎么安慰都被当成出气筒。和他们相处,你要时刻小心翼翼,猜测对方的情绪,生怕哪句话就“引爆”了对方,身心俱疲。
虽然这些人偶尔也会释放善意,但频繁的负面相处体验带来的消耗远大于那一点点温暖。你选择保持普通朋友关系,是对自己情绪健康的负责。大学正是寻找志同道合伙伴、建立优质社交圈的阶段,远离这些消耗型关系,才能遇到真正懂你、珍惜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