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以俄军的实力,收拾乌克兰本该是手到擒来的事,可为啥老是打不下来?其实,答

古堡幽灵 2025-04-21 10:26:25

按理说,以俄军的实力,收拾乌克兰本该是手到擒来的事,可为啥老是打不下来?其实,答案早就有了,几十年前毛主席就通过中国解放战争的实践,给出了答案。 1947年胡宗南带着25万大军进攻陕北时,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2万多人。毛主席直接下令放弃延安,带着部队在黄土高原上跟胡宗南玩起了“捉迷藏”。 最后在青化砭、羊马河等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硬是把胡宗南的“铁桶阵”打成了筛子。这种“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战术,后来被总结为“蘑菇战术”,把敌人的锐气耗光。 放到乌克兰战场,俄军虽然拿下了顿巴斯四州,但乌军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被彻底击溃。他们化整为零,把部队分散成连排级战斗群,在第聂伯河以东的平原和森林里跟俄军打游击。白天用无人机侦察俄军动向,晚上摸黑破坏铁路线、袭击补给车队。 冬天乌军一支30人的小分队在扎波罗热地区神出鬼没,三个月内炸毁俄军17辆坦克和42辆装甲车,自己只伤亡5人。这种打法让俄军的重火力优势根本施展不开——就像用大炮打蚊子,既浪费弹药又抓不住人。 更绝的是乌军的“以战养战”策略,他们在前线缴获俄军装备后,直接拆掉零件改装成简易武器。比如把T-72坦克的125毫米炮弹弹头拆下来,装进农用无人机里当炸弹;把俄军的电子战设备反向破解,用来干扰俄军的通信系统。 这种“拿来主义”让乌军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战斗力。就像当年解放军用缴获的国民党装备武装自己,乌军也在实战中学会了“用敌人的武器打敌人”。 最关键的是,在尼古拉耶夫州,亲乌的地下组织偷偷给乌军传递俄军部署情报;在赫尔松,渔民把弹药藏在渔网里运往前线;在基辅,大学生用3D打印机制作无人机零件。 这种全民皆兵的态势,让俄军陷入了“处处是前线,处处有敌人”的困境。就像当年解放区的老百姓用小推车支援前线,乌克兰的民间力量也在以各种方式支持乌军作战。 反观俄军,虽然拥有世界第二的军事实力,但在这场非对称战争中却显得水土不服。他们的装甲部队在开阔地推进时,经常遭到乌军反坦克小组的伏击;他们的后勤车队在公路上行驶时,频繁被无人机投掷的“柳叶刀”导弹炸毁。 更要命的是俄军内部腐败问题严重——前国防部副部长伊万诺夫被曝在军需采购中收受巨额贿赂,导致前线士兵连防弹衣都领不到。这种“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的局面,让俄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说到底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纯的装备比拼,而是战略智慧和战争韧性的较量。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古堡幽灵

古堡幽灵

古堡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