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中央红军和黔军在娄山关激战,丁盛带头冲锋,轻伤不下火线,由此获得了“丁大胆”的绰号。战役结束后,为了表彰丁盛的贡献,他被破格提升为团政委。 1935年2月,中央红军在长征路上与黔军在娄山关展开生死较量。一个名叫丁盛的年轻战士,带着一腔热血冲在最前面,腿上中了枪子儿却硬是没退一步。这家伙后来得了个“丁大胆”的绰号,战后还被直接提拔成团政委。可这只是故事的开头——丁盛后来的人生,比这场战役还精彩。他是怎么从一个穷小子走到这一步的?他后来的路又怎么走?别急,咱慢慢聊。 丁盛,1913年出生在江西于都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小时候家里连饭都吃不上,更别提读书了。1927年,14岁的他加入了“红小鬼”组织,开始接触革命那股火热的劲儿。1930年,17岁的丁盛正式投身红军,成了一名战士。那时候的红军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队伍,吃不饱、穿不暖,还得天天打仗,可丁盛愣是凭着一股子倔劲儿站稳了脚跟。1932年,他入了党,成了共产主义的一员。接下来的反“围剿”战斗中,他打得又狠又聪明,慢慢在队伍里有了名气。到1934年长征开始,他已经是个连指导员了,专门负责鼓舞士气、管思想。 1935年2月,红军走到贵州,碰上了娄山关这块硬骨头。这地方地势险得要命,山高路窄,是通往遵义的咽喉,黔军守得死死的。红军要过去,就得拼了命打下来。战斗一打响,枪炮声震天响,红军战士顶着敌人的火力往上冲,死伤一大片。丁盛那会儿是12团2营4连的指导员,按理说指导员主要是做思想工作,可他不干坐着,直接带头冲锋。冲到一半,他腿上挨了一枪,血流了一裤腿,别人劝他下去,他咬咬牙包了块布又上去了。这股狠劲儿把战士们都看愣了,士气一下子就起来了。最后,红军硬是撕开了黔军的防线,拿下了娄山关。 这场仗打完,丁盛的事迹在红军里传开了,大家都叫他“丁大胆”。领导一看,这小子行啊,胆大心细还能带队伍,干脆破格提拔他当团政委。这在当时可不是小事儿,一个连指导员直接跳到团政委,够得上破天荒了。这不仅是对丁盛的奖励,也是给所有红军战士打气:只要敢拼,机会就在眼前。 娄山关只是丁盛传奇的起点。长征后头,他还跟着队伍打了无数硬仗。到了抗日战争,他跑到八路军120师干政治工作,参加过黄土岭战斗和百团大战,那都是响当当的大仗。1945年,他从政工转到军事,带起了热辽纵队27旅,在敌后打得敌人头疼。抗战一结束,他又跟着部队去了东北,当上东北民主联军8纵24师师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都有他的身影。1949年衡宝战役,他带着135师把白崇禧的第7军打得满地找牙,战绩硬得没法说。 新中国成立后,丁盛也没闲着。1950年,他当上54军军长,带队去朝鲜打美国佬,后来还参加了1962年的中印边境反击战。1955年,他被授了少将军衔,成了开国少将。1969年,他干到广州军区司令员,成了第一个以少将身份管大军区的牛人。1973年,他又调到南京军区接着干司令员。那时候的丁盛,真是风头无两。 晚年的起伏:传奇不褪色 不过,丁盛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1977年,他因为政治上的事儿被撤了职,1982年还被开了党籍。晚年他住在广州军区干休所,日子过得低调。1999年,86岁的丁盛在广州去世。虽说晚年有点坎坷,可他早年的功绩谁也抹不掉。从娄山关到抗美援朝,他用一辈子的拼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丁盛这一生,从娄山关的“丁大胆”到开国少将,再到晚年的风波,活得像部大片。他的胆量和信念,撑起了红军的一片天,也给后人留下了琢磨不尽的故事。你觉得他这辈子最牛的地方是啥?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对今天的我们有啥启发?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一起说说这位传奇人物!
1935年2月,中央红军和黔军在娄山关激战,丁盛带头冲锋,轻伤不下火线,由此获得
清风拂面剑如霜
2025-04-21 17:34:47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