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希森出生在穷人家庭,穷到连吃饱饭都难,四岁不到,他眼睁睁的看着弟弟饿死,还没懂

蔼鸣 2025-04-21 20:29:18

梁希森出生在穷人家庭,穷到连吃饱饭都难,四岁不到,他眼睁睁的看着弟弟饿死,还没懂事的年纪就懂得了死亡的意义。 小时候他的梦想就是能吃饱饭,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在本该上学的年纪出去乞讨,十岁的小孩天天穿的破破烂烂来到街上希望好心人施舍,幸好好心的人挺多,让他感受到不少的温暖,村子里面的人虽然同样没钱,但愿意将家里面的吃的留一口给他。 在贫穷的时光中,总会有温暖照射进来,但乞讨不是个长久的谋生手段,在大一些后家里面就把他送去学个手艺,不过他并没有选择当个打铁师傅,而是来到了外面闯一闯。 他为人机灵吃苦耐劳,挣的钱都存了下来,后来回到家中承包了棉田,全家人都在地里面忙活,辛辛苦苦三年收入三万。 当时很多人家里面连几千块都没有,梁希森家跟其他人相比算好的了,但是他并不满足这样下去,想要再去寻求出路,于是他办了面粉厂、馒头作坊、毛巾厂、调料厂等等。 每逢他办厂挣了钱后就有人跟风而来,见此梁希森大手一挥,直接换个领域继续干,靠着卓越的眼光和稳扎稳干的精神,慢慢的他手里面存下来不少钱。 后来发现装修工程的利润更大后,直接成立建筑公司,从小地方来到了北京城,玫瑰园别墅是他的翻身战,开发商没钱继续下去,而梁希森对别墅的未来发展很看好,直接投资入场,一系列操作后成建筑商变成了开发商。 就在其他老板想要看他笑话的时候,正巧叫停别墅审批,于是原先的烫手芋头成了个香饽饽,给他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有了钱后的梁希森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回到村中盖房子,让大家伙从平楼走进楼梯房里面,空下来的土地开养殖工厂,人都不需要从外面招,就让村里面的人去上班就行,这样大家都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乡村振兴的蓝图。 梁希森工作虽然忙碌,但对于孩子的关爱同样不少,他空闲的时候就会带着孩子出去玩,有次女儿想要吃薯条,这种洋餐他没怎么见过,看到小小一盒薯条卖的这么贵,商人头脑让他忍不住想要了解薯条背后的故事。 结果听说这小小的薯条用的土豆来自国外,这个发现让他意识到国内土豆种植的短板之处,虽然中国是粮食大国,但当时在土豆种植方面确实有所不足,没有好的育种,无法提高产值和品质。 从此他就和土豆杠上了,将这些年赚来的钱大都投入到了土豆育种上面,前期的时候走过不少的歪路,感觉年轻人更有想法,而选择去找了农业专业的大学生来搞,结果投了几百万进去什么都没搞出来。 梁希森这才醒悟过来技术有专攻,这些年轻人还不成熟,需要有更专业的人在前面领路才可以,于是他找来这方面的育种专家重新开始。 育种的过程是艰难的,想要成功育种要经过各种实验,所需的资金超出他的想象,他本以为自己是个超级大富豪了,没想到后面居然还会卖房子来凑钱。 周围有很多人都不理解他,挣的钱足够多了非要搞什么马铃薯育种,这玩意是他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人能搞得嘛,钱投进去这么多,连个声都没听见,看着他不断缩水的资产,其他人比他还要心疼。 即便说闲话的这么多,梁希森都没有想过放弃,他这不止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更是为国家的粮食发展而努力,他的坚持没有白费,终于育种成功,在2011年的时候,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希森3号”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之后有陆陆续续出现了4号、5号、6号...它们打破了国外种子垄断市场,让中国农民种上属于自家的马铃薯,而且后期产量惊人,他成了人们口中的“土豆大王”,他和团队为土豆主粮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来源:

0 阅读:74
蔼鸣

蔼鸣

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