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闻一多在父母强行施压下,迎娶了从未谋面的远房表妹高孝贞。洞房之夜,闻一多以为不与高孝贞同房就可以摆脱这份情感束缚,却没想到两人竟将婚姻生活进行到底了。 是始乱终弃、三心二意?还是先婚后爱,用生命诠释“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真谛?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远房表妹,闻一多又该如何选择? 一封家书,改变了闻一多的人生轨迹:吾儿速回,先成家后立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寥寥数字的家书中,全是父母对闻一多结婚生子、传宗接代的“渴望”,一顶“孝道”的帽子压下来,有多少青年才俊被迫“低头”选择了妥协? 当时的闻一多,从清华毕业,被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录取,即将远赴美国海外求学,实现心中的理想与抱负。 是去是留,全在闻一多一念之间,但却很难抉择,思考良久之后,闻一多还是决定先完成学业,因此给出了理由:先立业后成家。 接受新思想的闻一多并不想被父母口中的“包办婚姻”束缚,随后决定离家出走,可他的“一己之力”又如何对抗“父母之命大于天”的潮流呢? 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之下,闻一多只能选择妥协,但他又不愿意完全妥协!因此向父母提出了三个看起来“荒唐”的要求:不祭祖、不行跪拜礼、不闹洞房。 本以为父母会勃然大怒,谁料父母一听只是叹了口气,说道:“只要你愿意成婚就好,这些要求我们答应!” 原本看起来“惊世骇俗”的要求,在闻一多父母的眼中却都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成婚,其余的便万事大吉。 这桩婚事早在闻一多9岁那年就被定下了,定下这门娃娃亲的时候,高孝贞才4岁。 两个孩子根本不懂爱情为何物、婚姻又是什么,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定下了亲事儿,1921年岁末,距离闻一多与高孝贞成婚的时间越来越近,让闻一多倍感彷徨和压抑。 闻一多发出心底的呐喊,依旧抱有希望,幻想着这门婚事儿作罢,可父母之命难违,他又是当地出了名的孝子、才子,高孝贞的家人对于闻一多相当满意。 很快,时间便来到了闻一多成婚那天,家中格外热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七大姑八大姨、街坊邻居们全都齐聚一堂,参加这盛大的婚事儿。 除了闻一多这个“准新郎”之外,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微笑,嘴里说着各种各样的吉祥话,什么百年好合、郎才女貌、亦或者是催促闻一多早日让新媳妇儿生个大胖小子…… 众人说话震天响,闻一多想装作听不见都不能,彼时的他一个头两个大,恨不得将耳朵用棉花塞住。 与众人的开心、喜悦不同,闻一多满面愁容,甚至为了反抗这桩婚事儿,很久不洗头、不洗脸、不刮胡子、不换衣服……整个人就如同一个邋遢大汉,哪里还有当初意气风发的模样。 父母实在看不下去,作为准新郎,怎么能这么邋遢,没有形象?于是在父母的强制要求下,闻一多被拉走剪头发、洗澡、换衣服,这才有了当初的样子。 洞房花烛夜,本是春宵一刻值千金,可闻一多却没有掀开表妹高孝贞的红盖头,更是没有踏足新房,而是逃也似的跑进了书房,这一去就是整整一夜,让高孝贞在新婚夜独守空房。 第二天一早,闻一多以为高孝贞会告状,谁料,高孝贞却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照常给公婆请安,脸上看不出丝毫怨怼,这让闻一多心中颇有些愧疚与感激。 后来,闻一多对高孝贞的态度发生了些许转变,但也只能算是相敬如宾,高孝贞不会打扰闻一多学习,也不愿对他造成困扰,只是小心翼翼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这样便心满意足了。 成婚仅一个多月,闻一多就再次求学,离开了家,可他脑海中也渐渐浮现出高孝贞的模样,心境再次发生了转变。 “我自己已经成为了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又怎能让善良的她和我一样备受折磨……” 闻一多接纳了高孝贞,并写信告知家中父母,希望帮助高孝贞重返学校进行学习,父母一看儿子的态度发生变化,当即应允。 1922年7月,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与高孝贞也多了几分感情羁绊,感情愈发深厚起来…… 只是二人分离的时间远远多于相守的时间,后续闻一多多次给高孝贞写“情书”,满纸的情话,均成为了闻一多深爱高孝贞的见证。
1922年,闻一多在父母强行施压下,迎娶了从未谋面的远房表妹高孝贞。洞房之夜,闻
桃花映面红
2025-04-22 09:37:01
0
阅读:2